第55章
“我父王一直钦佩中土文化,从小就找了师傅教小女子诗词歌赋,除此之外,小女子倒也略习过一些治国之策。我父王年事日高,始终认为不能遣使入贡乃是人生憾事,遂遣小女子率众前来大明,入贡请封。哪知在海上,遇上日本那些倭寇浪人,小女子被迫投江,后来不知怎地就被陈圆圆小姐给救了。当时,小女子遭此变故,贡奉凭证俱无,无法表露身份,冒昧说出来,只怕是弄巧成拙了,故只有隐姓埋名。偏巧田国丈来到南京,怜悯小女子,并认做女儿,这才有幸见着皇上,以期有朝一日在皇上面前将这本末说清。谁知皇上委以重任,小女子受宠若惊,倒将这正事给忘了。更不料天朝体严,小女子陡然说出身份,无从证实,更怕唐突了圣颜,只好先按下不表。哪知竟无端端生出这些事端……”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也不知哪个地方有漏洞,只是崇祯自然不会拆穿,在场比较知道我“底细”的也就陈圆圆了。
我看了眼陈圆圆,这个天仙下凡的女子,却是怎样的心?她到底是帮我还是想顺道阴一把?我想我是被阴怕了,不管怎么说,还是先设法讨好她、稳住她,我对着崇祯道:“陈小姐实在是好心肠,收容我,待我如姐妹。倘若今天这事牵连到她,那小女子宁愿代她受过!”
“这个,既然陈圆圆并没有进宫,自然是毫无干系,朕派人好生送回江南吧!”崇祯已经被我说得云里雾里,好半天才说话。
陈圆圆听了这话却是不干了,她忍不住开口道:“圆圆不愿回江南,圆圆恳请陛下允许圆圆脱去乐籍。”
“这个,”黄锦开始吞吞吐吐,“自崇祯四年后,因大明多事,琉球国的使臣惮行,已不通中国。”
天助我也!我随便胡诌个琉球公主,只是想着琉球乃是边陲小国,人家有几个公主也没有人注意,如今,黄锦的话竟否决了《明史》所载的“迄崇祯末,(大明与琉球)并修贡如仪。”,也就是说,琉球国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大明无从知晓;而我是不是琉球公主,更是无人证实!
卷六宫廷惑乱第八章琉球公主
“怪哉!”崇祯好长时间才蹦出一句话,“如此说来,琉球近十年都不曾遣使朝贡?礼部竟忽略了?”他是皇帝,要考虑的事情太多,进贡的国家也多,时间又不一,忘却有个琉球国许久不来,倒也说得过去。可是礼部那么多官员,负责“外交”的一大把,怎么也忽略了?究竟是琉球国惮行,还是大明臣子的懒惰?
一时间,气氛凝结。
“既然陈姑娘不愿回南京,那朕也不勉强。
周皇后可不甘心我就这么白白捞了个“公主”这样堂而皇之的身份,那她也实在是偷鸡不成反失一把米,非但没把我打到,倒助长了我。她咄咄逼人道:“你既是琉球国的公主,两国不通音讯已久,你又如何来到中国?你若真是琉球国的公主,倒是说说琉球国的状况,也让诸位大臣看看对与不对。”
我清清嗓子,把《明史》当中有关琉球国的一段细说了一遍,“我琉球古国本有三王,皆已尚为姓,山北最弱,中山国最强。洪武五年,太祖皇帝命人前往我国,我中山王始入朝纳贡……”我从洪武、永乐,说到正统、景泰,一直到嘉靖、万历,把大明和琉球的外交史大致说了一遍,鉴于自己这段时间的重大发现——史书总是靠不住的。所以,言多必失,有嫌隙、值得推敲之处都被我一笔带过。
好了,现在该说说我为何会出现在大明,这个,虽然胡说有一定困难,但琉球这十年来的状况,大明无人知晓,这又让我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我抹了抹发梢,整了整衣衫,动情道:“诸位大人不知道,我国近年不曾进贡,并非因畏惧大明多事,而是我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抽身那!”(我这一句话也算说得到位了,既帮礼部诸臣解脱干系拉近好感,又让人觉得我这个真正的琉球公主是大明的忠实臣属。)
“日本国自万历四十年以劲兵入我国,掳我先王(应该是现在琉球王尚丰的老爸尚宁),迁我宗室,其后虽蒙大明圣恩,我先王乃还,但自此日本国侵扰不断,我国休养未久,又连遭洗劫,崇祯五年,我国本打算朝贡大明,竟被日本国平白抢去,还杀我使臣,自此以后,遣使奉贡不敢再提……”我轻轻叹息,说得有板有眼,连和我相处这么长时间的崇祯都不由半信半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