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世问情 > 第17章

第17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面对著这种诡异的状况,各国的君王们也都有著不同的反应。

所谓"民以食为天",粮是国之根本,民之根本。最强盛的焰国的年轻帝王就下令百姓不许再种棉花,强行种植粮食。虽然此举受到焰国百姓的众多非议,但事实证明了这位年轻帝王的英明睿智。湮国由於寓兵於农的策略,粮食自然是不缺的,再加上那个人同样强制下达了以粮为本的政令,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而良和雁的君主却完全的放任百姓,对於这件事并未多加什麽管制。至於颖国、韩国和箫国,则是让各地在征收到了足够的粮食後,就不再多管百姓到底是去种棉还是在种粮了。

所以,那个人让流云来到箫国找到自己,让自己利用在箫国的特殊身份接近那些达官贵人,为他们与商会牵线搭桥,一方面为他们提供足够而又廉价的粮草应付上面的征缴,一方面他们则可以继续让自己的佃农们种植棉花,以换取更多的财富。

一切都在顺利的按照那个人的计划进行著......

只等今年秋收的时候,那个人会让在各国的商会大量的同时抛出两年来屯积的棉花,把棉价降到最低,然後再不惜钱财的尽量把粮价抬到最高,特别是箫国。

在自己离开湮国後不久,涵王很快的就得胜班师回朝了。回朝的第一天,在大殿上,涵王当众以下犯上的给了湮国的王一记响亮耳光。而他,却只是冷冷的回了一句:"你与其花力气打我,不如想想怎麽把他带回来比较实际。"然後,转身离去。

从那之後,这两人终於开始了默契的合作,湮国也随之有了一系列的变化。

先是在吏治方面,下旨由各郡县不拘一格的推荐有人才,然後由兰丞相主持了殿试进行选拔,挑选能为朝廷所用之人。而那些人中,有一部分就是自己交给他的那份名册上的。然後是针对军队方面,首先裁掉了原来军中的一些老弱残兵,重新整编精简了队伍;再又实行了寓兵於农,且耕且战的制度,令农时则耕,闲则习武。这一项是让自己最为惊奇的了,很难想象那个对兵法谋略一点也不精通的人能够制定出这样的策略来。最後是将各军的军官将领重新调换做了安排,这其中那个人又将自己的人暗中安插在了军中的一些重要位置上。还有就是那人力排众议的大力发展商阜,允许与各国之间通商,这和各国长期以来的"士农工商"政策大大相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几项决策对湮国有著很大帮助。

以上的这些都只是用来富国强兵的。真正与自己有关的,则是那个人的另一个计划。

他从那份名册中挑出了一些有经商才能的人来,给了他们足够的金钱後派他们潜入各国。那些人在各国组织起了大型的商会,拼命的聚敛财富,为了那一场即将袭卷各国的风暴做准备。所有的一切都在悄悄酝酿著......

半年後,到了万物收获的季节,那个人先是让自己分布在各国的商会不惜金钱的大量购进棉花,尽一切可能的抬高棉花的收购价格,致使各国的棉价突然飞涨。那一年,所有的棉农都大大的吃了一惊,大大的惊喜了一回。另一方面,他又吩咐所有的商会暗中在各国大量屯集粮食,然後又以低於收购价的价格大量的抛售出去,致使粮价大幅的下降。那一年,湮国的国库几乎被掏空了。

等到来年播种时,许多的人不再种粮,改为种棉了。

流云告诉自己,那个人之所以会来到箫国,就是为了那设在箫国的商会。而自己会在端午那日的明水湖畔见到他,也完全是偶然。

那时自己惊讶的问流云那个人为什麽要这麽做。那些收购来的棉要怎麽办?烂在仓库里吗?记得当时流云也是一脸的迷惑。但有一句话,流云却说得很明白。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王爷早日回到湮国而已!"

等到了第二年的收获季节,那个人又继续吩咐潜伏於各国的商会,用同样的方法一边再次抬高棉价,一边继续打压粮价,让粮价一跌再跌,各国皆同。这一次,棉价暴涨了三倍,更多的人眼红了。特别是箫国,箫国的棉价在他有意的计划下被抬高了五倍。为了能够赚到更多的钱财,被利益所驱使,箫国的那些财主老爷们开始让他们的佃农只种棉,不种粮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