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说着,伸出枯干抖颤的手,向枕边去掏摸。他的第四个儿子张仁侃侍疾在旁,上前替他将遗疏稿子从枕箱中取了出来,交到他手里。
“扶我坐起来!”张仁侃将他父亲扶着坐起,张之洞又道,“仁儿,你念一遍给皇上听。”
张仁侃点点头,小声念着疏稿,念得很慢,可容他随时打断,提出意见。
听完之后,金宰阗明白了张之洞的心思,知道他其实还比较保守,便道:“中堂的意思,朕明白了。这些事情,朕还要和康南海等人商量着办。”
“康南海书生意气,”张之洞咳嗽一声,道,“却不是做大事的人,皇上选内阁总理大臣的时候,不可不察啊!”
“朕得去看看他。”
鹿传霖不作声,因为他心里很矛盾。以张之洞的身分地位,临终以前,不能没有皇帝视疾一举,否则面子上不好看。但习俗相传,一经皇帝亲临视疾,这大臣的病是怎么样也好不了的了,依此例来说,亲临探视,对病人有害无益。
不过张之洞却很盼望这恩典。因为他还有些关乎天下至计的话,要劝金宰阗,期望被劝的人想到“人生将死,其言也善”的成语,对他的奏谏,能够重视听从。
于是八月二十一日那天,先发一道上谕:“大学士张之洞公忠体国,夙著勤劳,兹因久病未痊,朕心时深廑念,着再行赏假,毋庸拘定日期,安心疗养,病痊即行销假入直,并赏给人参二两,俾资调摄,所谓开去差缺之处,着勿庸议。”
到了中午,金宰阗坐着杏黄轿子,由御前大臣随护,来到什刹海畔的张之洞新居。这是由湖北善后局拨款二万两建造,不久以前,方始迁入。张家亲属早就预备好了,将贴着张之洞集句:“朝廷有道青春好;门馆无私白日闲”这副楹联的两扇大门,开得笔直,杏黄轿一直抬到大厅,张之洞的长子张权在轿旁跪接。请安之后,随即领到病榻旁边。
“那中堂觉得何人比较合适为相?”
“闽侯陈韬庵。”
他说的是陈宝琛,此人乃是清流派翘楚,以直言敢谏知名。1879年(光绪五年)沙俄侵占伊犁九城,他力主出兵收复。中法战争期间,疏请举义兵援越抗法,旋受命钦差会办南洋大臣。
张之洞已经无法起床,唯有伏枕叩首。金宰阗还是第一次视大臣之疾,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金宰阗听张权跪在地上,略略陈述病情以后,望着张之洞说:“中堂公忠体国,很有名望的,好好保养。”
“公忠体国,所不敢当。不过廉正无私,不敢不勉!”
“应该这样,应该这样!你好好保养,不必担心。”金宰阗道,“对于国事,中堂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臣有桩心事,”张之洞又说:“本来想面陈的,如今正好叙在遗疏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