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中华帝国1908 > 第64章

第64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一年是慈禧的六十大寿。宏丽的颐和园工了。

年初开始,宫廷内外就为筹备“六旬万寿庆典”而忙得不亦乐乎。光绪皇帝已下诏决定,让皇太后“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即(紫禁城)至园(即颐和园),跸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

对大清王朝来说,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在校阅北洋海军途中,李鸿章接到袁世凯关于朝鲜东学党起义的电报。当时他没有想到,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信号。

1894年6月25日。紫禁城养心殿。天空乌云笼罩,空气潮湿而闷热。

1879年11月,李鸿章以从英国定购的“镇东”、“镇西”、“镇南”、“镇北”蚊炮船陆续回国,北洋舰只日多,向清廷奏请将淮军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在北洋,暂任提督。1881年9月、10月,在英国订造的巡洋舰“扬威”、“超勇”,蚊炮船“镇中”、“镇边”也先后回国,北洋海军粗具规模,李鸿章于是奏请以提督丁汝昌统领北洋水师,并为和国际接轨将三角形的水师旗改为长方形的海军旗。在北洋水师即将成军之时,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惧怕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开回国内助战,法国政府向德国施压,行将回国的“定远”、“镇远”被迫滞留在德国。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福建水师在这次战争中全军覆没。清朝廷在战争结束后当即下旨“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并正式设立海军衙门,任命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庆郡王和李鸿章协办。这个命令再次加快了北洋水师的建军速度,同年,铁甲舰“定远”、“镇远”、巡洋舰“济远”回国并又向英德两国各订造两艘新式巡洋舰,1887在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与1887年秋驶回祖国,至此中国所有在外定购的军舰已全部回国,加上原有的自造舰只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50余艘,计5万余吨。

在外购舰只的同时,李鸿章亲自选定在威海卫和旅顺两地建设北洋水师基地,在耗费了巨资后,作为北洋水师永久泊地的威海卫和维修基地的旅顺军港相继建成,配套的后勤补给设施也全部建成,各水师学堂向北洋水师输送了大批海军人才,至此北洋的漫漫成军路终于走到头了。1888年12月17日,在旌旗飘扬的刘公岛上,清廷正式宣告北洋水师成立,同日由刘步蟾等将领参与制定的《北洋水师章程》也由清廷颁布施行。中国人再次拥有了一支称为亚洲第一的海军。

公元1894年,大清国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

暮春时节,古都北京才徐徐露出一些春意,山杏、碧桃、丁香、海棠、榆叶梅次第开放。而来自居庸关外的北风却也挟裹着漫天黄沙,呼啸不止,把好端端的春色葬送了。残萼败蕊,落英缤纷,真正是“寂寞开无主”。当年以奇才名满天下的龚定庵,曾有诗单道这京城落花:“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一支生花妙笔,绘声绘色,惊心动魄,却也凄凉而又无奈。等到风沙渐歇,不觉过了清明、谷雨,那短暂的春天已匆匆逝去,立夏就在眼前,天气骤然热了起来,礼部依例奏请皇上批准,朝廷官员换去暖帽貂裘,开始戴凉帽、着夏服了。

但这一年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李鸿章跪在砖地上,给光绪皇帝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李中堂平身,”年轻的光绪客气地说,“看座”。

李鸿章在凳子上坐定,才抬头看了看这位瘦弱而又清秀的当今皇上。

其时,颐和园已完工,慈禧长住于此,成天楼台水榭,歌舞湖山,每月只回紫禁城两次。这可苦了年轻的光绪,因为他必须每隔两天就要去向他叫作“亲爸爸”的皇太后请安,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从紫禁城出西直门到颐和园的漫长路途上。

这一年是慈禧的六十大寿。宏丽的颐和园工了。

年初开始,宫廷内外就为筹备“六旬万寿庆典”而忙得不亦乐乎。光绪皇帝已下诏决定,让皇太后“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即(紫禁城)至园(即颐和园),跸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

对大清王朝来说,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第三卷日出东方第八十章甲午(三)

(更新时间:2005-10-1520:16:00本章字数:2366)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