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成公闻讯,急忙派大将乐馸率军两万来援,而青苔全军七万五千人也已经朝陶邑开拔。叔詹闻讯,将大军布置在陶邑城下,摆开阵势,准备与宋军决战。
一想到与郑国人交战,青苔心中就涌出无限的感慨,生发出无穷的斗志。宋、郑为势均力敌的诸侯国,可两国交战数十次,基本上都是郑国获胜。因为两国连绵不休的战争,宋国百姓怨声载道,实际上先闵公就是因战事太频,民不堪命,因而才被太宰华督犯上作乱,被弑杀的,因此才有了公子冯,也就是桓公的即位。可桓公即位之后,并没有稍作收敛,而仍然将发兵攻郑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贯彻下来。桓公之后,襄公、成公时期,两国更是因为分处晋、楚两个阵营而终日厮杀,致使生灵涂炭,流民不绝,国力也受到极大的牵制。青苔心想,此次一定要彻底粉碎郑国精锐,彻底压服郑国,为宋的争霸中原扫除这块又臭又硬的绊脚石。
想到这里,青苔忙召集诸将召开战前军事会议,须臾之间,人已到齐。他端坐帅座,满意地看着手下的大将们――身后是佩姬公主,和军师伯姬。左手边一排大将分别是榛原比吕美、榛原妍、榛原美代子、榛原雅子、南宫奚虎和猛桊,右手边一排分别是拔野古胜泰、浑部光氐、狂邡、阿迭那颜、仆骨莫邪、骨利干獏罗等。
“到底采用何种方法攻打郑军,才能将他们彻底歼灭呢?”青苔问道,诸将皆缄默沉吟,良久不语。只听得帐下有人说道,“主公勿忧!吾观郑军虽气势汹汹,其实将帅不和,我军宜乘此良机,一鼓击破!”青苔视之,乃大将狂邡。青苔极有兴致地,“愿闻其详!”狂邡拱手一礼,而后站了起来,侃侃而谈,“此次郑国大将叔詹,曾在晋国攻郑之时,以口才说动晋侯撤兵,被文公倚为干城。这一定会招致郑国其他重臣的不满,比如此次率领郑国左军的公子驷”,狂邡疾步走到帐壁上挂着的巨型军事地图旁,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具体方位,“大家请看!郑国此次攻陶大军扎营在鬲野,而公子驷的左军离中军距离竟有五里!如果一旦中军被袭,郑国左军将无法马上救援!这充分说明公子驷已经十分嫉恨叔詹,决不愿与叔詹率领的中军及郑国右军配合,而是要单独与宋军作战!而这正好给我军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各个击破的良机!”
青苔目不转睛地看着,脸上泛出兴奋的神色,不断催促狂邡道,“接着讲下去!”狂邡顿了顿,接着胸有成竹地说,“此次大战,只需事先秘密接近郑左军,在其周围埋伏下五千弩兵,然后假扮公子驷的军队,谎称遭到宋军袭击,引诱郑军主力来增援,我军就可埋伏于其间小路上,乘机伏击之!
②秦国精锐重装战略突击骑兵“锐士”师,主将榛原美代子,副将榛原雅子,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2、重骑兵师,主将南宫奚虎,副将拔野古胜泰,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3、重步兵师主将猛桊,副将浑部光氐,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4、弩兵师,主将狂邡,副将阿迭那颜,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5、战车兵师,主将仆骨莫邪,副将骨利干獏罗,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城防部队两万六千人,统帅伊挚
1、外城防御主将,宋国大将伊挚,编制为步弩混合部队两万人;
2、宫城防御主将,秦国大将西乞貉,编制六千精锐“门尹”、“锐士”。
公元前631年冬,郑文公派大将叔詹率军五万攻打宋国陶邑,陶邑乃是天下闻名的商业大都会,若陶邑被攻破,宋国的赋税收入就会锐减,而且陶邑距宋都睢阳不过二百余里,郑军占领陶邑,将直接威胁到睢阳的安全。
此时,卫国已由晋侯准许复国,因而驻扎卫国的宋军也已经撤回本国。宋卫重新修好,并结为同盟。作为宋国北境的最高军事统帅,青苔一面派使者飞马驰赴睢阳报告紧急军情,一面紧急调动榛原军前往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