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时楚军主要将领,一个是楚国令尹公子婴齐,亲率大军驻扎在箬城(今湖北、河南交界处),率军二十万以镇守楚国北境,并且充当镇压中原各国反楚运动的宪兵;公子侧为右军统帅,率军八万驻扎柴桑,镇守楚国东境,手下还有三万水军,保卫从今江西九江至安徽安庆段水域,以防止宋、吴水师侵袭;还有一支楚军,乃是公子廃率领的五万楚军,驻守在庸城,防卫楚国西北部边境,保卫郢都侧翼安全。
郢都还有楚军十万人,由庄王亲自统辖,以策应四方,随时待命出击。青苔事先已经打探明白,四路楚军中,只有公子廃及庄王亲自率领的两路比较有战斗力,其余东、中两路楚军,由于统帅公子婴齐和公子侧本身就是骄奢淫逸的典型代表,因此两路楚军军纪不申,纪律不明,人数虽多,其实不足畏惧。
六大罪:楚人历年公然侵伐晋、秦大国,挑衅天下诸侯,大国则攻之,小国则伐之,周王股肱诸侯,兴废死生,一以专断!天下诸侯之耻,不可不报![手机电子书www.qisuu.com]
七大罪:楚人兴武废文,遂使周室南土之地,不沐教化,民无礼仪,只喜好蛮勇斗狠,遂使天子夙夜忧叹,伤神劳形,诸国亦不与楚往来!而楚凭借蛮力,专征陈、蔡,至于郑国,滥施威权,草菅民命!诸侯皆怨望之!此为楚人之罪,不可不讨!
楚人有此七大罪,神人共愤!因此寡人亲领宋国大军,联合晋、卫、秦、曹、萧、滕等国诸侯,兵车万乘,甲士百万(此为虚张声势),大张挞伐,要与荆王(指楚庄王)你会猎于纪南城(楚国国都)!
青苔遂命榛原五军及水师全部出动,并联合六国诸侯大军――晋国大军兵车六百辆,兵力六万人,主将为栾书;秦国主将为公孙枝,大军五万人;卫国大将宁齐,率军两万;曹国为大将曹负羁,兵力一万人;萧、滕两国各派兵力五千人,由大将萧叔小心和卫滑率领,一起赶到睢阳集结。时宋、晋、秦、卫、曹、萧、滕七国大军已有五十八万七千五百人。整个睢阳周围大军营寨连绵相望,足有三百余里。
青苔命人作了两面大旗,一为“奉天伐罪”,一为“报仇雪恨”。令打于军前,而后择吉日,杀牛宰马,祭拜天地,而后偕同各国大将,率军出师!五十余万大军兵分五路,遮天蔽日,卷起万丈尘土,带着满腔的复仇怒火,和志在灭楚的气概,以一往无前之势直向楚国杀来!
第三部曰商是常第一百章五路伐楚
(更新时间:2007-5-2219:32:00本章字数:2571)
话说青苔悉起倾国之兵,以七大罪伐楚。青苔以榛原上、中、下及新中等四军为中军,约三十万人,直趋陈、蔡,从侧面攻打楚国北境重镇邓邑(今河南省邓县之北),得手之后进军汉水,寻找楚军主力决战;以榛原新下军及晋、萧、卫三国军队为左翼,配合榛原水师,共约十五万人,并联合吴国三万大军,攻打楚国东北重镇柴桑(今九江),以扼楚国之尾,牵制楚国东部兵力,不使其增援郢都方向;以秦、曹、滕三国大军及榛原新上军为右翼,约十五万大军,绕道中南山(今南阳盆地),攻打汉水之楚国重镇庸、鱼、夔诸邑(今四川奉节、夔门一线),以扼楚国之首,从侧翼威胁楚都郢都(今湖北江陵北)。计划三路大军会合于纪南城下。
青苔还秘密派出两支奇兵,一支由秦国良将子车御莫率领,约有一万轻兵,从睢阳直趋西南,秘密进军云梦泽,以袭击楚军在那里的大粮仓,并且断绝东路楚军来援之路;以大将狂犄领八千轻骑,下六(今安徽六安)、桐(今安徽桐城),继续南下达于冥(今江西南昌附近),而后一路向西,攻取罗(今湖南长沙以北,洞庭湖地区),扼守洞庭要塞,以防止楚国动员南部军力。
一切安排已定,青苔遂亲率中军出发,大军疾驰而过陈、蔡,两国皆降。青苔继续进军,在攻陷蔡都五日后,抵达邓邑。这时青苔也听到了楚国全国动员的命令。楚庄王这时也已经四十多岁,长年养尊处优的酒色生活,已经渐渐掏空了他的身体,此时的庄王已经完全没有了以往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战场上既无敌手,遂沉醉于温柔乡中,国事悉数委于令尹公子婴齐处理。而令尹公子婴齐实在不是一个贤能之辈!他出身王室,却贪恋权势,贪心残暴,嫉贤妒能,国内或者军中的良将贤臣无一不被他排挤而出,甚至有的还被他找借口加以杀害。这时的楚军也已经早非昔日可比,而是训练废弛,各级官佐无不以营私舞弊为能事,最多就是到各个小国去耀武扬威,镇压一下当地的反楚起义,顺便大加劫掠,要论起正规作战,可是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