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第二十三章 天下动荡 上
此乃上策,关键就是一个‘快‘字,用兵力求神速。在朝廷尚来不及调动兵马的时候便攻克京城,其中重中之重就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的要塞清平关。所幸,清扬针对丹霞郡,尤其是清平关已经准备了许多年。当年永州几个亲信官员阶上进阶,都通过天官中的亲信分派到了丹霞。只可恨清扬寄予厚望的司库元楚却为了争夺家产这种不上品的小事滥杀无辜,最终使元嘉血洗襄南,围困潮阳,浅鎏齑蟮恼耍约郝涞蒙硎滓齑σ簿退懔耍词骨逖锒嗄昃儆谝坏?BR>现在要抢夺清平关,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现任丹霞司士兼任司库,刚刚提升到四阶的明霜。尽管职务不算高,但他在丹霞郡数年,并在此逐步提升。他是前任郡守的亲信,在军政两项皆有所成就,尤其是开挖河渠一事,惠及丹霞全郡,而明霜是其中重要的负责官员,因此大或民心。在丹霞的这些年,明霜积累了自己的人脉,结交同辈,提携下属,象水一样无声渗透,已在丹霞布下一张大网。以至于新任丹霞郡守都得对他礼让三分。
虽然鸣瑛一直觉得让明霜这样曾经在西珉驰骋四海,运筹帷幄的人才屈居于一郡,而且挣扎在四五位上实在是浪费。可也不得不承认,在丹霞郡这样一个关系到起兵成败的地方,能有一个不会像元楚那样因一己私心或野心而自毁前程,且又能在不引起朝廷过分注目的情况下慢慢收拢军政两方权利的人,还是让人欣慰的。从这方面说,清扬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鸣瑛在地图上‘清平关‘这里画了个记号,这些天她把几条进军路线反复盘算,除了清平关能否如愿快速夺取。另一个让人担心的变数就是扶风。
永州周边能够‘平叛‘的力量就只有扶风军和鹤舞军,不过永州接壤为天朗群山,不利军队行动,更何况鹤舞军属迦岚管辖,不受朝廷调度。然而,扶风与永州有宽阔的接壤带,扶风军常驻十余万,还不包括屯田军,他们久经边关勇猛无比,一旦扶风军出动,想要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就不可能了。
一直以来,清扬和她都着力于把自己的亲信送到扶风大都督的职务上。有一段时间好像还算顺利来着,乌方入侵,扶风抵抗不力,邯郸蓼被降职。然而,他们没料到看似没有翻身之力的丹舒遥居然会在花子夜的帮助下东山再起。于是,直到现在,扶风军依然牢牢掌握在邯郸蓼、丹舒遥一群人手中。
清扬微笑道:‘迦岚为太子时,本王绝未有半点异心。她是皇后所出,名门血脉,且文武之才在皇族中名列前茅。若是没有宫变,她继承大统,本王心服口服。‘
鸣瑛也知道,即便是有雄心的清扬,‘谋反‘依然是太沉重的负担,不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去修饰,也不管建立了多大的功勋,后代的史书上依然会因为‘谋反‘这一事实,而对其留下负面的评价。清扬毕竟是和亲王,荣华富贵样样俱全,而一旦举起叛旗,成则天下为其家,败则无葬身之地。这一年是偌娜亲政后的第二年,虽然前一年新皇帝刚刚亲政就遇到北辰入侵京城被围,可毕竟她才刚刚亲政。清扬要亲自去看一看,这位先皇千挑万选出来继承苏台大业的人到底有没有成为人主的资格。她要亲自去品评她的智慧、勇气、责任和气量。清扬曾经问她,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代英主,鸣瑛的回答是:‘不为谗言所动,不因缪赞而乱。‘
清扬微微一笑:‘说得好,本王两样都要试一试。‘
如果偌娜证明了她是一个能够明辨是非,又能让苏台王朝繁荣昌盛的君王,苏台清扬就放弃准备多年的计划,收敛她的野心,返回永州从此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和亲王--守好永州一地,为朝廷分忧解难,镇守边关。
只可惜,苏台偌娜没能通过考验,可以说一项都没有通过。
而在对付扶风军的方法上,鸣瑛和清扬之间一直有很严重分歧,几乎闹翻的分歧。直到现在,鸣瑛依然讨厌那个方法,可既然她也提不出更好的替代品,也只能接受清扬的决定--引乌方入侵。
鸣瑛来到京城后没有多久,也就是时间正好够她亲自去听听京城大街小巷的议论,在高官显贵的家宴中和人闲聊,以及跟着和亲王进宫参见皇帝之后。清扬问她:‘卿觉得如何?‘她摇了摇头,直率的回答:‘臣以为,苏台该是殿下的。‘
到京城不过三个月,她和清扬都下定决心要夺取天下。他们在一起讨论理想的国家,讨论夺取天下后的施政要旨。清扬说,她要让苏台傲视天下,让四邻皆向苏台称臣,一如端皇帝的时候,四海升平、边关宁静,胆敢犯苏台者,虽远必诛。
清扬许诺她,待大业成就之日,她鸣瑛就是苏台的大宰,主持朝政,以实现她济世救民的远大志向。
起兵的种种细节都是她和清扬共同筹划的,立定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简单来说就是:巩固永州,牵制扶风,抢夺丹霞,攻克京师,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苦心经营多年的永州郡为基业,广积粮草,制造兵械,招兵买马;一旦举兵,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通往京城的要道--丹霞郡,尤其是军粮器械转运之地的清平关。他们将起兵的日期定在四月里,朝廷当年发送西方各地的军械粮草均在三月末集中于清平关,五月前发送完毕,只要在这个时候拿下清平关,各地军队粮草军械补充不足,军心必乱。
丹霞一破,通往京城的门户就打开了,其后集中兵马主力,长驱直入围攻京城,届时京城内应一并举旗,里应外合,夺下永宁城,然后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传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