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之异时代风云 分节阅读 17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这话听来颇有道理。”皇帝点头说道。
我又说道:“凡事皆有限度,若是人们都跑去经商办业,那么粮食果蔬的价格就会上涨,又会变得有利可图,从事的人自然会多起来。朝廷要做的事情,便是用赋税征收,法规政策来进行调节,不致使其失去控制即可。”
皇帝思索良久,轻叹了口气,说道:“你所说的,无不道理,看来这新法中限制商人一条还须斟酌。”忽然又道:“这些办法虽好,实施起来却费时日,你身为商贾,自然是替商人说话,在商业上考虑得多些。”
我连忙又跪下道:“皇上所言极是,这些办法乃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小民以为,当下要务,是在于改革军制,增强朝廷兵马战力,保护家国无忧,内政方可按部就班地施行。”
“朕倒忘了,听说你曾在西方法兰克皇帝军中服役,立有功勋,当然是熟知军务了。”
“你在海外行商多年,游历广阔,最近又在这开封城里做得有声有色,也是个难得的人才。朕所行新法中欲限制商贾,而你却在折子中有言需得国家富强,当促进商业,可有什么说法?”
“回陛下,新法中欲限制商贾,不过是担心国家财富敛聚至商贾之手,以至农人无心耕种,朝廷赋税无出。然而以小民之见,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哦?”皇帝看着我说道:“既然如此,你便把你的想法说说。”
“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因为跳不开眼前这个圈子的缘故。在他们眼中,天下的财富就像是一只碗中的米一样,他取三分,别人就只得取七分,若他人多取一分,自己便要少一分。然而他们却没有想过,将这只碗变成缸,甚至变成桶,变成仓,这样即使他只取其中一分,也要比原来的一碗还要多。”
皇帝微微笑道:“你这个比喻颇有意思,再说下去。”
到目前为止,看起来皇帝对我的建议印象很好,嗯,继续。“小民在西方征战过后,一直思索着如何建立更有效更实用的军制,良久以来,所得心得有三。虽然身为布衣,不该议论朝廷军政,但是小民觉得这三条对于大宋有莫大的益处,愿冒死上呈皇上。”
皇帝哈哈笑道:“你能为大宋着想,不论这三条是否恰当,朕赦你无罪,只管说来。”说完对身旁宫女道:“给他赐座。”我又连忙谢恩。
我朗声说道:“大宋兵马分禁军、镇兵、厢兵。其中禁军装备最好,兵力雄厚,但是久居京城,不熟悉边疆局面地形,一旦有战事容易骄纵轻战;镇兵由边疆各将帅自行招募训练,因久在边土,所以剽悍善战,但是太过于依附统帅,不便朝廷控制;厢兵各守地方,俱是老弱,训练和士气都不堪一用。”
“小民的建议之一,便是将内地和边疆的镇兵厢兵统一,改为军镇。宋辽边境设两军镇,宋夏边境以及与吐蕃的边境共设三个军镇,大理边境设一军镇,江浙、荆湖广南、山东等按照地域不同设六个军镇,天下共设十二军镇,辖数万至十数万不等的军队。军镇主帅五年一换,不让有人在某一地任职过长,同时又使他们互相竞争,不至于身居高位久了而懈怠。军镇除统帅外,下设司职国纪军法、招募训练、兵械辎重等将军各一名,由朝廷委任,负责军队的各项事务。如此既可集中军队的战斗指挥,保证军队的战力,又可防止有人领军坐大。”
“其二,是在全国设多处兵学,招募勇武少年入学,三年后分配到各地军镇充任下级军官,并规定所有军队下级军官必须由兵学学员担任。朝廷设武院,凡下级军官积累功勋需要提升至中级军官,中级军官需要提升至上级军官,便要到武院学习训练一段时日方可。军官功勋由枢密院所派监军负责考核纪录,升任命令由朝廷发布,与统帅无关。不需要多少年,军队里中下级军官就全由兵学学员充任,他们所服从的是朝廷,军镇将帅
“小民以为,应当大力发展商业,不仅要促进大宋国内的商业贸易,更应该利用我国工艺贸易优势,获取安南、占城的稻米水果木材、辽国西夏的牛马皮毛矿石,进行加工精制以后再出售,这样四海物产皆可为我所用。比如我们从辽国购买皮毛,然后用我大宋的工艺加工精制后增值数倍,除满足自己的需要,又可以返销回辽国赚取他们的银钱。同时将大宋各种精制物品销往辽国,使他们的士人贵族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可谓一举两得。我朝每年给于辽国岁币数十万银绢,利用商业贸易,不仅要他们一分不少地吐出,还要吐得更多。”
皇帝慢慢地在书房中踱步,一边听我继续述说。
“朝廷只需统一赋税征收,促进工商贸易发展,便一边可以获得大量的赋税收入,从而放松农民负担,稳定国家,又可以将华夏文明传播至周边诸国,消磨他们的蛮性,使他们熟悉汉语,仰慕汉制,喜爱汉物,不动一兵一戈而胜之。”
“经商获利丰厚,人人皆有心如此,长此以往,岂不是连土地都无心耕种了?虽然朝廷赋税收入大增,却会导致社稷不稳。”皇帝说道。
我回答道:“皇上顾虑得是,有言云‘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百业皆有利于国家社稷,朝廷可以用不同赋税来从中调节,对于不同的行业征收不同的赋税,厚利者重收,薄利者轻收。对于有助于国家稳定,工艺精良,商贸发展的行业进行鼓励保护,甚至可以从赋税中取出一部分补贴来鼓励耕种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