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之异时代风云 分节阅读 59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东西有些浪费,那些粗纸虽然都是边角废料做的,可也总是一次性使用就完了,要能做出配合铅笔芯使用的笔身就好,只需换笔芯即可。
出于《京华快报》新闻报道的需要,我要求书局、报社的人都必须随身携带这一套纪录物品,以便随时记录可资报道的偶发事件。我是老板,自然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这次少林、嵩山两派比武过招,算得上是有吸引力的社会事件,值得开封民众在茶余饭后探讨研究一番。再加上辽人事件在开封城带来的轰动效应,少林寺在老百姓心目中名声大振,我恰逢其事,岂能放过这个机会?
我文笔有限,只能将眼下发生的事情做一个详细记录,然后交给贺铸去加工润色,那是他这个做主编的看家本领了。
地点:开封城北杜家集,嵩山武馆大院内。人物:少林寺两辈五位僧人,嵩山派三辈六七十人,四方来宾一百余人。事件起因、经过……正在进行之中。
少林和尚只有五人,而嵩山派这边可有三四十个,只不过大多是武艺低微的年轻子弟,真正称得上高手的也就是吴东廷、卓不平几个师兄弟了,人数稍多,但也不占多大优势。四下里来祝贺的人虽然不少,不过敢帮着嵩山派对付少林寺的人恐怕没几个,基本可以排除。
“比划比划!五局三胜!谁输了谁走人!”旁边已经有人喊开了,大家一听这主意不错,都大声鼓噪起来。
少林和尚们互相一点头,智觉立刻说道:“就这么办!我们五个人,你们也出五个人,五局三胜。你们输了立刻卷铺盖走人,我们输了也不来干涉你们行事!”
吴东廷扫视一下门下几位得力弟子跃跃欲试的神情,也沉声喝道:“既然少林寺划下道来,我们忝为主人,岂可让远客失望?就这么办!”
第六十九章受人之托
本来以为很快就会开打的,不想双方在出场人物上分歧颇大,正在由几个武林宿辈商量着该怎么办。双方都怕对方用出田忌赛马那一招,以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所以都不肯先说出自己的出场名次。两派只有一位长辈师长,这个倒不用担心,他们自重身份,还不至于不顾名声地去对付对方小辈,那赢了也不光彩。
焦点就集中在互为同辈的八个人身上,少林寺有达摩三杰和那个不知名的和尚,嵩山派有卓不平师兄弟三人,然后就是左不奢和林不封当中任选一人,这两人不知道谁更厉害些?
看到他们争执不下,我高声道:“在下不才,倒有一个建议
嵩山武馆大门内便是一处占地广阔的习武场地,正中间是一块三丈见方、三尺多高的平台。台上土色为赭黄色,据称是从嵩山太室山上专程运来堆积夯实的,看来他们这次是准备将此地做为重振雄风的根据地了。这一来倒也方便了双方,不用另外去寻一处比武之地。
到底嵩山派人手多,做起事情来也极为利索,不一会儿,便将平台四周整理干净。
百十个各色各样的武林人物围在平台周围,呼喝助威,好不热闹。我和薛莲都算是特邀贵宾,可以和上官冥一起坐在比武台正面的椅子上,观看这场武林闹事便方便了不少。
我取出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连同一支四寸长的炭笔,又用一柄小刀细心地将炭笔头削了削。旁边不少人奇怪地看着我,不明白我这是些什么玩意儿,只有薛莲知道其中奥秘,嘻嘻一笑,便只顾看台边上两派人排定出场人次了。
本来我是准备制作铅笔的,不过还没有试制成功,就用裁切好的细柳枝做成木炭条,外面用粗纸粘合裹紧,做成了一支方便实用的炭笔。这东西我才交给一家小作坊开始批量制做,眼下还没有在开封市面上销售,只是配发给我下面的作坊、店铺、书局、报社等人使用。吕周、贺铸他们试用过后都赞不绝口,说这炭笔用来随时记录书写极好,可比原来使用的毛笔墨砚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