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被抓
“你这么说也对,这他妈要是把车扣下几天不放,苗死了咱找谁说理去,毕竟这事儿上头也没下文件,口头答应的事儿关键时刻都不作数,我看我还是带人去公社盯着,万一遇见公社的人劫车,我他妈就是拼了命也得把苗弄回二队。”
听王建国这么说,刘卫东才算把心放肚子里。
做上饭写了会书,刘卫东坐在院里翻越前世的记忆,查找滨江喜闻乐见的文化积淀。
古船厂的历史轮不上他发掘,剩下的就只有民俗了,熬鹰,打猎,放山啥的,这些不知道算不算四旧。
放学回家娄艳茹拿出十几张卷子,刘卫东一看文科成绩还可以,理科差很多。
王力绝对是老油条,他要是能搞到钱,以后两人真有合作的可能。
他可是商业局副局长,东市场拆迁之前帮他弄个商业规划,建个综合商场完全可行,前世一个大佬不就靠贷款赚得盆满钵满吗?
文化交流团体?大青山就有古人类遗址,正好还没挖掘完,还有赶山文化,萨满文化,这都可以当噱头说。
改开的第一步就是文化开放,80年代初戏匣子里天天放港台歌曲,明星照磁带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时尚,然后才是啥港衫,牛仔裤,蛤蟆镜和录音机。
改革春风吹满地,民企遍地开花,市场经济导致国企产品逐渐失去竞争力,大量国企的破产,痛和快乐是并存的。
“辅导班老师说了,我这种情况可以走特招,你给我弄的民办教师加分很重要,你可真有先见之明。”
刘卫东笑了:“为了圆你的大学梦我当然要绞尽脑汁,你以为花钱给村里买粮真为了跟李保田打赌?我这么做一是还乡亲们的人情,还有就是堵村里人的嘴,为你转正铺路……”
刘卫东刚说到这儿,外头忽然响起了猛烈的敲门声。
刘卫东不是菩萨,他只是想当改革大潮的领头羊,做个良心企业家,不去当收割老百姓韭菜的资本家。
临下班刘卫东又给农研打了个电话,张书记说车得七点多才能装完。
刘卫东一算时间,从农研送到二队大概晚上十点左右,忙给王建国打电话,告诉了接货时间。
“卫东我人都安排完了,我知道你担心啥,出了问题叔顶着,绝对不会连累你。”
刘卫东忙解释:“建国叔你误会了,我不是怕这事儿连累到我,是怕种苗被扣,要知道咱生产队第一个搞多种经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