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坏小子”遇伯乐
找准了“突破口”,张志刚开始按部就班地培养这三个坏小子。
晚上,看过新闻联播后各班开班务会。张志刚宣布完与新兵连的大同小异的诸多要求和不准之后直入正题:“新同志们就要开始专业课目的训练了,老同志们要多帮助!下面重新分配一下战斗编组:我、杨光、鸿飞为第一战斗小组,刘畅、李伟钧、司马群英为第二战斗小组,副班长、李先贵、武登屹第三战斗小组……”
鸿飞他们倒吸一口冷气:2∶1,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领到了属于自己的81-1式自动步枪和当时部队里并不多见的91式单兵携行具,一双类似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兵穿的防暴靴,还领到了一双除了海军舰艇兵以外只有卫戍区部队才统一配发的“三接头”皮鞋,钢盔、防暴头盔和橡胶警棍等等一大堆物资装备,鸿飞正式开始了警卫专业训练。
警棍术、棍盾术、擒敌术等等课目对司马群英和武登屹是个完全陌生的课题,鸿飞比他们要好一点,但也是看过没有练过,他无可奈何地和他的同伴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所有的优势荡然无存。
“没什么,就觉得这三个小子忒老练!”
“你呀!就这水平了?”张志刚略显不满:“班长不了解兵的脾气秉性,你怎么能带好一个班?”
“现在不是有班长你嘛!”孙国辉连忙转移话题:“班长,说说你的观察结果,让我学习学习。”
“这三个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脑子活,聪明!鸿飞成熟一些,有些心计,还很有些组织能力!好好的摔打摔打,绝对是个当班长的好苗子!”
孙国辉惊讶地说:“就他?我看这小子一肚子的坏水,分咱班里的这三枚‘导弹’,他肯定是个头儿!”
张志刚爱兵从不把班长、老兵喜欢骂的“新兵蛋子”挂在嘴上,与新兵说话始终都是和风细雨,在他眼里兵都是一样的,没有新老之分。但只要上了操场,张志刚立刻变成了一只老虎,雷厉风行,对新兵、老兵一视同仁的严格训练,有时甚至有些苛刻。有什么样的班长就有什么样的兵,七班的老兵们对三个新兵也是关心备至、嘘寒问暖,三个新兵体会到了什么才是“大家庭”的温暖。有的时候,鸿飞甚至会产生张志刚就是自己大哥的错觉,虽然他并没有哥哥。问问司马群英和武登屹他们的感觉居然和鸿飞相同。三个兵不知不觉地对张志刚越来越尊重。
全训连队,半天训练半天政治学习,比起新兵连新兵们在操场上待的时间整整少了一半。但鸿飞觉得这半天的时间要比新兵连一天的训练时间还要漫长,他现在比起其他的新兵没有什么优势,必须全神贯注地学,认认真真地练,因为张志刚和杨光无时无刻不在用关注的目光盯着他。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鸿飞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训练上还说得过去。但时间一长,鸿飞坚持不住了,上了操场心不在焉,训练质量一天天地下降。他的两个同伴也是一样,训练只求一知半解,能用三分力决不使四分劲儿,一天天地混日子。
即使这样张志刚还是很少对新兵们发火,遇到什么问题他总是笑眯眯地瞅着新兵的眼睛问:“怎么会这样?”那两道目光清澈透明没有怒气只有不尽的关怀,就好像他很理解你为什么犯错误,而且知道你犯错误绝对是无意的。
鸿飞有时候觉得他对不起大哥一样的张志刚,也想好好训练一番给张志刚争个光什么的,可是上了操场一苦一累就变得身不由己地放松下来。
天气一天天地转暖,操场边的小草根部已经有了一丝绿意。转眼间,新兵们已经下连一个多月了。
“没错!他和那两个兵把陈志军气得够戗!”张志刚若有所思地说:“从鸿飞在新兵连的表现来看,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很强,有意无意地喜欢表现自己,鼓鼓劲儿应该可以成个好兵!”
孙国辉鼓鼓嘴:“我对他没信心,这小子天生一副兵油子模样!”
“主观!”张志刚批评了孙国辉一句接着说他观察、了解的结果:“司马群英性格外向,心直口快脾气有些暴躁,是个猛张飞似的人物;武登屹自理能力差性格懦弱,是块兔子肉,放到哪口锅里就是哪口锅里的味儿,他跟着鸿飞他们纯粹是瞎起哄!”
孙国辉用心地想了想,点头赞同:“是这么个理儿,鸿飞好像什么事情都看得很透,心里有数;司马群英爱瞪眼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武登屹人云亦云没有个主见,而且这小子不知多长时间才洗一次脚,他那被子上都是一股臭脚丫子味儿,熏得我头疼!”
张志刚笑了:“副班长,你不是不会观察,你是不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