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
副总的人选伸缩性就大了。
贺东航对这套仕途理论要比甘冲英精通得多。
当然,人们通常考虑这个问题,也会同“权力”相联系。管事多则权力广,说了算则权力大。贺东航不希望改任副总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没有权力何来责任,谈何贡献?只是由于许多人常把“贡献”、“政绩”同向上爬升的愿望画等号,他甘冲英才不愿意公开谈这个问题。他是在活动,首选的位子就是参谋长。他争的是“贡献”还是“权力”?他认为从辩证法的角度讲,二者兼而有之,不可割裂。
龙振海念完稿子,放眼俯视全场。大家被他的目光推直了身子。他说:“这个稿子,你们回去传达。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于是,响起一片钢笔出鞘和本子待命的声音……
这话还真让他不幸言中。当时托关系留在省军区系统的几个人,几乎年年让整编追着屁股跑,不断地精简,不断地拆庙,菩萨跑到哪儿庙就拆到哪儿,提到师职的人不多。而交过来的这个团,立即就成了武警的主力,总队的门脸,而且,随着地级市越建越多,支队也越建越多,交过来的骨干就像种子一样到处播撒,一个个如雨后新竹,节节拔高。当年哭成泪人似的团长叶三昆、政委宁丛龙,以后相继升到总队长、政委,副军职。而且武警总队一级的主官,命令一下,立马晋少将衔,这又让一些老战友赞叹不已。就是最晚交过来的那十几个师的师长政委们,将军也提了两茬了。现在,这些将军很少再提当年哭声动地的往事,只是说句:“解放军是俺的娘家人。”就是这批骨干,从公安总队、公安军、独立师和公安厅、公安局等先人们手中,接过了神圣的职责,经过20年的历练,建成了一支令世人瞩目、令党政称道的忠诚卫士大军。
现在好了,贺东航感到在武警如鱼得水。留在解放军的战友们也终于知道了:解放军和武警同为党的拳头,一只对外反侵略,一只对内保平安。啥时候有外来侵略?说不清楚,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你就在山沟里练兵备战吧。至于不稳定的因素,目前仍然不少,由武警同志在城里保平安。
贺东航们终于理直气壮地向那些总把武警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的记者们宣称:武警不是解放军,是执行公安任务的武装部队;武警也不是警察,它是一支武装力量,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它的官兵都是优秀的军人,但排成队伍又不是军队。是军人又不叫军队,搞公安又不是警察,哪头都沾边,哪头又不全是,是又不是,不是又是,奥妙无比,风光无限。
有的过去喊武警“八二”部队的人(解放军是“八一”部队),也在通过贺东航了解调到武警的门路。贺东航很为难:“嗯,要总政办手续,控制很严……”以前独立团幸存的几个战友见面就盯住他的警服看,摸着金镶红的条条、杠杠,嘴里吱吱呀呀地,末了叫他一声“金丝猴”。现在他跟老战友见面,腰杆挺得直直地,盯住战友大檐帽上那圈鲜艳的红箍,亲切地喊他一声“丹顶鹤”。两个“珍稀动物”握手言欢……
甘冲英看似听得认真,但神散。他在想心事。龙振海讲到“特支”建设要分两步走时,他就想,叶总和宁政委既然指名他到会,就说明他的两步走计划的第一步实现了,即以副参谋长的身份转而兼任即将组建的特支的支队长,这很好。他早过腻了四平八稳的生活,他需要一份更富冲击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来证明自己。但这还不是他的目的。第二步,他将朝正师迈进。身为军人,他渴望辉煌。龙振海讲到要“跨越式发展”时,他就想他这一步不能“跨越”,要沿袭老例,把贺东航拱成副总队长,由他接任参谋长,而不能“跨越”贺东航去当副总。提升有希望,但要讲质量。军中老话:宁当鸡头,不做凤尾。
---------------
《中国近卫军》第五章(1)
---------------
贺东航现在是一人吃饱了全家不饿。
联系历史的经验,甘冲英认定,阻止他实现第二步发展计划的直接障碍就是贺东航。
下半年将有一位副总年龄到杠,机关有人传由贺东航接任,由他甘冲英当参谋长。
这时,龙振海正讲到“为什么要让参谋长们到会?因为参谋长位置重要、责任重大”,甘冲英就想,这话说得对。像他这类有部队任职经历的人都知道,参谋长和副总虽然都是正师级,但担负的责任却不一样。参谋长要按照主官的决心,对整个军事行政工作实施领导,组织落实,还要给主官提出包括作战在内的各种军事行政工作方案,供主官决策。因此,对参谋长的能力、素质、水平,那是考察了又考察。工作多,责任就大;责任大,体现政绩、展示才华的机会就多。一个称职的参谋长(包括政治部主任)直接提升为总队长(政委)的不在少数。查查军队和武警里一些优秀的高级干部、部队主官的履历,会发现有许多是一路“主官”上来的: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军参谋长、军长,军区参谋长、军区司令、总参谋长……这些人是军队的精英,贺东航自然要走他们的路,套用他们的发展模式,而不会轻易让出屁股底下的宝座。
---------------
《中国近卫军》第四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