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冯克看了看眼前摆好的算签,略一思忖,便爽快地说:“好吧,那我们就以这次中美战争为题,来推算一下未来的战争发展趋势如何?”
一听说研究打仗,几个军区大院里长大的孩子顿时兴致勃勃,不一会角色就分配好了,冯克扮演代表蓝军美国方,刘晓辉和他的伙伴们扮演红军代表中国方。
“提问:假入美军大规模地面入侵中国本土,红方将如何应对?”由冯克扮演的蓝军首先发问。
“这不可能,这样做美国要冒核战的危险。”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否决道。
“先别管可不可能,记住智筹的第一条法则,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你必须首先明瞭所有的可能性,然后再作判断。快点回答:假如真出现了这种情况,作为红方的统帅,你们将如何决策?”
见几个孩子都露出疑惑不解的眼神,冯克将竹签按照某种顺序将十几根竹签一一排列开,他一边排一边解释道:“成语‘运筹帷幄’
大家都熟悉吧。”几个孩子听了一起点了点头。
“运筹帷幄,意思是在军营的幕帐中对战争的全局进行细密的策划。汉高祖刘邦在打下天下之后曾经称赞他的谋士张良,说张良能够‘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所说的‘筹策’的本意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计算工具,它又称算筹、算子,它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了几千年之久,直到明代以后才被算盘所替代而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它们的发明,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最早的记数方法是结绳。所谓结绳记数,就是在一根绳子上打结来表示事物的多少。比如今天猎到五头羊,就以在绳子上打五个结来表示;约定三天后再见面,就在绳子上打三个结,过一天解一个结;等等,结可以打得大一些,也可以打得小一点,大的结表示大事,小的结表示小事。这种记数方法在没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经被广泛地采用,有些少数民族在很晚的时候仍然是这样。比如鞑靼族在宋代时仍没有掌握文字,每当战争要调发军马时,就在草上打结,然后派人火速传达,有多少结就表示要调多少军马。比结绳记数稍晚一些,古代的先民又发明了契刻记数的方法,即在骨片、木片或竹片上用刀刻上口子,以此来表示数目的多少。
几个孩子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使用战术核导弹摧毁蓝军的入侵之敌,同时对蓝军驻日本和韩国的后勤基地使用核武器。3个小时后,蓝军的几十万大军全部被歼,可是几个孩子的脸上并没有喜悦之色,他们知道蓝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果然,24小时后蓝军的天军和远程战略轰炸编队联合行动,对红军实施了毁灭性的打击,红军的所有陆军和地下军事设施都遭到了核弹的袭击,1个小时后在红军的军队编制中只剩下了少数核战略导弹部队,庞大的陆军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面对这种惨状,红方内部发生了严重分裂和争执,以田虎、孙军为首强硬派主张对美国本土实施毁灭性全面核打击,理由是中国人多,就算死掉10亿还有3亿多人,最后的赢家一定是中国。
直到我国古代周朝时期,算筹才问世。算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工具。算筹使我国数学家创造出了卓越的数学成果,使我国古代数学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公元500年前,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借助算筹作为计算工具,成功地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即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π值,比法国数学家韦达的相同成就早了1100多年。当时的古人还创造了纵式和横式两种不同的摆法,两种摆法都可以用1~9九种数字来计算任意大的自然数,与现代通行的十进制计数法完全一致,显示了中国古代人民高超的数学才能。可见,算筹属于硬件,而摆法就是‘算筹计算机’的软件。
用算筹进行计算很方便,在古代中国使用的也很普遍,秦始皇及张良等政治家都亲自进行过布筹计算。把算筹放在地面或盘中,就可以一边摆弄小棍,一边进行运算,‘运筹帷幄’中的‘运筹’就是指移动筹棍,当然运筹还含有筹划的意思。现在我手里摆弄的这些竹签是我的一位朋友根据古人的算筹发明出来一种用来帮助人思考筹谋的工具,他将之命名为‘智筹’。”
“噢,我明白了,冯叔叔您的这些竹签可以用来运筹帷幄,推算战争胜负的吧。”刘晓辉听到这里不禁兴奋地抢答道。
“不错,它们的确是可以用来筹划推算战争的胜负。”冯克再次为这个孩子的聪慧而感到惊讶。
“那您快教教我,它怎么玩?”刘晓辉的眼睛开始放光,他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其他几个孩子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摇晃着冯克的手臂催促他快点教他们玩这个奇妙的“智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