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附录二:关于武田信玄上洛的种种推测与疑问
首先是兵力问题,综合各家之说,武田方的兵力大概在三万五千人左右,而德川方有德川军一万和三千织田援兵。不过,我个人认为疑点很多,怀疑为德川幕府为了粉饰德川家康一生中最惨重的大败而刻意隐瞒德川军的兵力。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凡是立国比较短的朝代,都鲜有名声很好的统治者,原因无它,没有人替它说好话吗。反倒是被人诽谤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个当然是后继的统治者为了让人民知道自己的统治比较好而散布的谣言。像现在,大家想想历史上名声最差的朝廷是那一朝?我的印象是大明,虽然因为制度问题导致明朝长期面临宦官专政的问题,但是没道理所有宦官都是坏人吧?三宝太监下西洋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没有像西方航海家一样干出众多令人发指的暴行,应该是不错的人没错吧,但他可是真正的宦官偶,这总说明了并不是所有宦官都像魏忠贤吧。可是为什么明朝的名声如此之坏呢?大家想想,会不会是因为最后一个王朝清一个尽的往它身上泼脏水呢?虽然明自己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可是清的统治也算不上很好呀,能撑两百六十多年,全靠出了两个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康乾盛世就持续了整整一百三十多年,后边的废物再败家也能混个几十年吧。说什么清朝的皇帝重视教育,可是清朝的几个最出色皇帝也是远远的比上宋代的几个败家子,那个乾隆说什么一生做诗数万首,现在可有一首名作流传于世?以此来看他们的水平也不过尔尔,不过占了宣传之力,才得以留下一些好的传言。连中国这样重视史学的国家都回出现这类情况,想日本的德川幕府也不会免俗吧,利用御用文人篡改历史大概不是德川幕府做不出来的事情,试想有关石田三成的传闻多有不好,应该也是德川幕府刻意篡改的缘故吧。那么为了粉饰德川家康的失败,而篡改三方原合战时德川方的兵力也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了。具体原因我将在下面马上进行分析,不过顺便说一下,我可不是什么史学家,这些分析我不敢说有学术价值,不过小说涉及到了三方原合战,还是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也好使读者可以了解到我的想法。
当时武田信玄的领地有甲斐国、峻河国、信浓国大部、武藏国一部、下野国一部、美浓国少部,总石高大约在八、九十万石到百万石上下。而德川家据有三河国和远江国,两国石高加起来大约有五十万石左右。
就动员力而言,武田家的最终目标是远在近畿的京城,不管信玄的心理目标在那里,既然是号称上洛,至少要做出进军京都的样子,那么在后勤补给上就要有一些必要的准备,而不能想本土作战一样进行最大规模的动员。假设武田家的石高为九十万石,如果以每万石五百人计算,那么武田家一共可以动员四万五千人,如果以每万石六百人计算,那么武田家一共可以动员五万四千人。两个数字都远远的大于武田军的实际出兵数,是动员比例过高了么?其实不尽然,武田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赤备骑兵,战国时代每一匹马在动员力上一般相当于两到三个人。现在就按一匹马等于两个人动员力来计算,如果武田军中有五千赤备骑兵,那么按每万石五百人来动员的话,四万五千人减去一万人的马匹,便刚好是三万五千人。如果武田军中赤备的比例更大的话,那么武田领的动员程度就会超过每万石五百人进行动员,对上洛来说压力较大,但是如果目标只是德川领的话动员力达到每万石六百人也是可能的,这样算下来武田信玄出动三万五千大军就每什么可疑的了。
下面来说一下踏弩,踏弩顾名思义就是用脚踏来上弦的,由于动用了腿力、腰力与臂力等全身的力量,因此踏弩的拉力与射程远远超越了一切弓箭,(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现在还不光是大腿还加上了小腿、腰子等乱七八糟的东东,当然要比胳膊强多了……),虽然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可靠数据但是通过其他的数据的比对,踏弩的拉力完全可以超过200磅,射程达到500码(再远的话估计就看不清楚了),而且准确度也完全超过了各种弓(望山可以装在手弩上,当然也可以装在踏弩上了,虽然拉力更大,但是瞄准的时候和手弩费的劲也差不多,想必准确性差不到那里去)。
不过,弩最大的问题是射速太慢了,手弩大概怎么也要十秒时间才可以完成上弦、搭箭、瞄准、射击等一系列工作,而踏弩要花费的时间应该更多,不过我想一分钟射四箭应该可以达到。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帝国里对各国兵种能力的设定,明显对东方民族的能力打了折扣。长弓兵的射程似乎是11,如果按照上面的比例,那么蒙古突骑的射程就该是15,而中国更应该有踏弩兵,射程定在20,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历史……
下面来说一下火枪说实话,早期火枪的性能真是不怎么样,和弓箭比的话,还有那么一点优势,虽然射程不行,但是起码威力比较大。但是和弩比的话,实在是找不到半点优点。
先说射程,火枪的射程由枪的质量、结构、填药量、子弹的大小等多方面决定,不过早期圆圆的铁蛋从没有膛线的枪管里飞出来以后,实在没有多少准确度,所以虽然理论上讲只要多填药就可以飞的更远,不过一定距离之外,想射中目标就完全靠人品了。早期的火枪其有效射程往往不超过100码,如果是手枪的话,大概只有几十米……事实上直到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才在战场上出现了射程超过400码的远距离步枪,在此之前,战场上的步枪射程都只有100码左右。
那么日本战国时期的火枪射程能由多少呢,满打满算,也超不过100码。
不过,可怜的射程并不影响火枪的威力,在有效射程能,火枪的子弹可以穿透任何盔甲,因此火枪的大规模应用,才使重装甲骑兵走下了历史舞台。虽然射程不如弓,不过性能确实比弓强。
可怜的射程大概是火器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把,中国历史上没有多少重装甲骑兵,需要火枪的场合实在是少。可是战国时期的日本为什么会如此重视火枪呢?日本也没有重装甲骑兵。这个答案只能猜测……大概日本弓的性能实在太差了,差到连轻装骑兵都对付不了。
最后还要说一下火炮这种抛射武器,实际就是放大的火枪,早期射程达到了200码,不过之后很多年都没有超越。由于炮弹够大,也不是进行点对点的攻击,所以对准确度要求不大。其实这才是真正有用的火器。(步兵的子弹嘛……至少俄国人就看不起它,俄国苏沃洛夫教条里明确指出步兵突击时应注重刺刀,而不是发挥火力。好象还说过什么刺刀是好汉,子弹是笨蛋的话……,想起来林彪也很注重刺刀和肉搏,难道是从苏联学来的?)
恩,说完了……以上观点完全是个人观点,不用于学术研究(我可不负那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