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相信大家都清楚目前岛津家所面临的是怎样的危机。”岛津贵久沉重的嗓音标志着军议的正式开始,“大友义镇征集了总数超过五万人的大军,预计将集结于饫肥城并将在近期向我们发动侵攻。目前我军……”
……
几天前,岛津樱曾找高修远商量过,是否可以将樱舞城酒窖中所收藏的火枪交给父亲用以抵御大友军的侵攻。修远否认了这个提议,先不说六千支火枪是否可以抵御大友家的五万大军,目前是否可以从岛津军中再找出六千名会使用火枪的士兵。单单是对武器的依赖就将使得本来就军心不稳的岛津军变得更加脆弱,如何分配这些突然多出来的火枪将成为贵久所面对的最大难题,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将使得在巨大压力下的岛津军迅速走向分裂。修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多出这些火枪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有可能搞的军心大乱。”还是算了吧。
……
加治木城的军议一直持续到了深夜,但是争吵一天的岛津家重臣们却没有得出任何有效的策略。大友军的实力太强了,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素质上的强大。大友义镇从中国带回的主力军团,是曾经跟随他征战过九州、四国和中国的精锐部队,其战斗力绝非田原亲贤临时拼凑的部队可比。大友义镇本人更是参加会战无数,战斗经验丰富无比,想在他身上再次使用钓之野伏战术绝非易事。
“当然是去小仓镇(大友家的另一处领土),不过为了安全起见,那里的市场还是交给其他人拓展吧。”看到岛津樱和织田洛雪露出了相当不满的神情,修远急忙改口。
葡萄酒在九州的推销活动至此便结束了,效果算不上很好,不过随着各地酒馆订单的到来,樱舞城仓库中堆积如山的葡萄酒桶也在缓慢的减少着。十月末,阿歌特商会的商船运来了一大批稻米以及糖、盐、布匹等各种生活必需品,换走了仓库中刚刚生产出来的瓷器,顺利缓解了樱舞城的经济危机。
—————分隔线————————分隔线————————分隔线—————
继续上次的话题,我先看看上次说什么来的。记住胡掰的内容比记住正文更困难~……算了,实在想不太的起来上次还想说什么了。餐具么?对了欧洲的上层社会也会使用比较考究的餐具,不过那些一般都是金属器皿,它的优点是不容易打碎,不过这大概也是中国人不珍惜它的原因(就向坚强的人更容易被忽视一样)。这是一个民族主流审美观的问题,中国古人欣赏具有独创性的东西,讲究意境,因为影响中国的主要哲学思想来源于儒家、道家与佛教,事实上中国古代很多有名的文人受着三种思想共同影响,学习儒家的四书、五经,享受着道家悠闲避世的生活方式,身为佛教的居士成为了很多文人(我说的是真正的文人,而不是明清时代一心只想当官图个功名的仕子,他们读书只是为了名利和权力。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要做真正的文人是需要经济基础的。)的共同特点。而这些文人更欣赏一些能引起他们思想共鸣的东西,而不是那些仅仅是值钱的东西(金银之类),而这些真正文人的喜好往往更容易影响上流社会的价值观,因此中国人对艺术的看法更加倾向于写意,虽然大部分中国人并不理解它。回到主题,这就是为什么从宋代开始中国的瓷器可以发展壮大的原因,因为瓷器与金银器相比更容易体现独特的艺术的风格,而宋代的皇帝刚好文人多过政治家。
第三十一章九州战云
讨论到最后只得出的三条可行方案:
第一,采取全面防御战术。
自1564年六月末,日向国境内的战乱结束之后,九州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阶段,但是战国年代,这样的和平只会存在于局部地区。同年八月中国之雄毛利元就向出云尼子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十月三河的德川家康与其旧主骏河今川家发生了冲突,十一月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消灭了盘踞上野的上杉旧部长野业盛,同月近江的六角氏和浅井氏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混战,十二月长宗我部氏在四国挑起了战乱,次年三月已经占据美浓的织田信长侵入了伊势,五月在二条城内三好氏谋杀了剑豪将军足利义辉,六月战火重又在九州燃起。
北九州的霸主大友义镇,为报复去年岛津军给大友家所带来的耻辱,在大友全境进行了总动员。除去留守筑后的高桥鉴种部,大友义镇共统率大军四万两千人离开府内城,从属于大友的伊东义佑也在日向境内动员了一万大军。为了抵御大友方即将到来的大军,南九州的岛津家也在萨摩大隅境内进行了总动员。尽管没有大友方军力的严整,岛津军也在加治木城周围集结了总数达到两万三千人的大军。
1565年六月十五日大隅加治木城议事厅岛津贵久召开了战前紧急军议会,岛津家重臣十七人参加了军议。
“为什么我也是重臣?”议事厅内修远小声的向身边的岛津樱问道。
“你是涉谷领主,当然是重臣了。”岛津樱轻快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