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异时空-中华再起 > 第802章

第802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只是明朝在土木之变后,以十万老弱病残之师,守住北京,而无南迁。而宋高宗从南京应天府(不是江苏省会南京,而是现在河南商丘)先是逃到扬州,完颜宗翰派五六千骑兵奔袭扬州,高宗一听金兵来了,又跑到杭州。到了夏天,见兀术(完颜宗弼)统率金兵突破长江防线,占领了建康(这个才是现在的江苏省会南京市),朝临安(杭州)奔了过来。高宗连忙从临安逃到越州(绍兴),接着又跑到明州(宁波)。宁波也不安全,胆小如鼠的高宗坐船渡海逃到昌国(今浙江定海),最后跑到温州。一路南逃,与明朝皇帝相比,宋高宗的表现实在让人佩服。

明朝末代皇帝,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内有叛乱,外有外患,清兵数次跨过长城,深入内地,甚至打到北京城下,而思宗从来没有想过用银子和土地让清兵不再威胁北京,或者干脆南迁都城到南京去(南京原本就是陪都,战事不利将国都迁移到南京也是无可厚非之事。)。最后在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打进北京时,崇祯干脆吊死于煤山。

如果明朝能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恐怕英国军队就是占领了天津,甚至打到北京城下,城里的皇帝也不会想到签订一份《南京条约》。

一个是自己祖先留下来疆域,一个虽然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可除了龙兴之地、祖宗基业,其他都是可以割舍的。

只要坐上领袖位置,谁都想流芳百世,而不想遗臭万年。杨沪生虽然很“谦虚”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可在潜意识中,他希望自己死后别人能将他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排在一起。

胜利之师豪气自然是要冲天的,对日本,三人也不会十分看重。

可杨沪生不能不重视日本,虽然说起来,他常常在日本前面再加一个“小”字。但真要说起来,他不光在战术上重视日本,在战略上同样没有藐视日本。

重视归重视,可与日本在短期内打上一仗,这却万万不能更改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打上一场预防性战争,让日本人在百年内不敢对中国有任何想法,甚至以后一提起中国,畏惧之心就油然而起。

神宗关于中日在朝战争的诏书,杨沪生是拜读过,虽然史书对这个让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皇帝评价极为差劲,可神宗关于日本的说法,却让杨沪生引为知己。

“……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朝鲜)君臣逋亡,人民离散,弛章告急,请兵往援。朕念朝鲜称臣世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观!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况东方乃肩背之藩,则此贼亦门庭之寇,遏阻定乱,在予一人。于是少命偏师,第加薄伐。平壤一战,已虢骄魂。而贼负固多端,阳顺阴逆,本求伺影,故作乞怜。册使未还,凶威复煽。朕洞知狡状,独断于心,乃发郡国羽林之才,无吝金钱勇爵之赏,必尽卉服,用澄海波……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无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公平的说,明朝皇帝虽然从朱元璋开始,个个都不怎么样,可明朝皇帝却没有一个如同其他朝代皇帝一般,跟塞外游牧民族签订过丧权辱国条约。

土木之变,明朝五十万精锐之师一朝覆没,御驾亲征的英宗本人也当了俘虏。

世间还有比皇帝更值钱的货物吗?将明朝皇帝抓在手中,觉得奇货可居的也先又想要北京,又想要万万之数银两,可英宗被俘,北京又立了景帝,于谦又说“社稷为重,君为轻”,这个奇货一点好处也没换来,成了“空质”。

靖康之变后,金国若是将徽、钦二帝折价卖给宋高宗,估计高宗也不会赎回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