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妻奶说,实际上不能医那个大眼睛姑娘。她的父亲是省政府的一个大官,他对妻爷的选择很是生气,怒斥自己女儿怎么会看上一个不知好歹的小于。他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再跟妻爷来往,更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嫁不出去。妻爷走时,那个大眼睛姑娘曾哭着追到火车站送别妻爷,她的身边一直跟着她的两个家人。
妻爷说,男人可以无家,但不可以无业。他留在省城只能建一个在前人荫遮下不错的小家,而回到老家却可以创一番前人没有的事业。
后来,我在当地的《县志》里果然发现这样的记载:“民国27年10月,本县第一所完小开学授课,首任校长关苔康。”
妻奶说妻爷还有三怕:一怕兵,二怕宫,三怕哭闹的女人。所以,她从没有在妻爷面前流过眼泪。
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妻爷是由于害怕“哭闹的女人”而与大眼睛姑娘分的手,还是由于与大眼睛姑娘分手而害怕“哭闹的女人”其实,我一直认为妻奶的眼睛同样很大,我实在不敢想象那个大眼睛姑娘的眼睛还能大到哪儿去,我也不知道妻爷是不是因为妻奶的大眼睛才喜欢妻奶的。
妻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是38军113师敌工科的一员干事,55年被授予上尉军衔。
我说:“38军号称‘万岁军’,军长是梁兴初,政委是梁必业。”
“‘万岁军’是二次战役后彭老总在电报上叫的。军长和政委他们俩是亲叔侄,梁必业是叔叔。”妻爷给我补充道,他对我对38军的了解有点吃惊。其实,我当时正巧在读一本书——《38军战史》。
妻爷参军的过程颇有点传奇色彩。
妻爷的父亲和我姥爷一样也是一位在当地赫赫有名的中医,而且对子女的学习要求也同样严格。妻爷老家所在的山区非常贫穷,但妻爷的家庭在县城里面,再加上自己的父亲在当地开了两间药铺,所以妻爷小时候的家境相当不错。不过,妻爷的父亲和我姥爷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妻爷的父亲将经营药铺的利润全拿来在山区老家买了地,雇了人耕种,还收租子,于是解放后妻爷和我岳父的家庭出身就被定成地主。我姥爷开药铺赚的钱本来也准备回老家买地、雇人、收租子,可是还没等他行动,解放军就进了城。于是,我姥爷的出身就由于他那在家务农的父亲而定成了中农。
在妻爷家庭所有的孩子们中间,要数妻爷读书最勤奋,也最受自己父母的疼爱。
民国23年,妻爷考上了省立师范学院,成为当地山区周围几个县里的首位大学生。在妻爷之前,这里只在清末光绪年问出过一个举入。妻爷的父亲破例将自己的药店歇业三天,在家里摆了十几桌流水席大宴宾朋。妻爷一夜之间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
到了妻爷大学毕业那一年,那个县的县长亲自跑到省城邀请妻爷回到县里任该县第一所完小(就是有初中班的小学)的校长,随身还带着妻爷父亲的亲笔信。当时,省立师范学院已经同妻爷谈过,希望他留校任教。而且,和他同班的一个省城大户人家的大眼睛的女同学和他交往甚密。这位大眼睛女同学也非常希望妻爷留在省城。但妻爷最终还是跟着县长回到了山区小县的县城,那个大眼睛的女同学也就随之没有了音讯。
后来我同我岳父聊天,发现他根本就不知道大眼睛姑娘的事情。我岳父说妻爷对他们这些子女都相当严厉,他38岁时还挨过妻爷的老拳呢!他们这些子女根本不敢和妻爷多说话,更别说开玩笑了。我说,妻爷为什么会给我聊那么多呢?我岳父说,这可能就是隔代亲吧!我妻子则认为这都是她在结婚前定期将我在报纸上、杂志上发表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文章寄给妻爷的结果。她宣称曾听三姑夫说,妻爷曾在不同场合亲口夸过我,说我的文笔不错,很有灵性,不俗气。
当时,大眼睛姑娘的事情是由一直在旁边不停地向我已经满登登的碗碟里加菜的妻奶说出来的。妻爷并没有生气,而是眯着眼睛看着妻奶,身子惬意地向椅背上靠着,微配的脸庞发红、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