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隐秀瞇着眼笑笑点头,心里却想:废话,要真写出来后,万一写了什么不中听的话,那君上要你改,作为史官,你改是不改?要轻易地改了,那史官所写的史,还有可信度吗?要若选择不改的话,是不是就得等着人头落地?
虽然当今君上正好是他的父皇,然而隐秀不认为这位父亲是个有度量接受负面评价的君王。毕竟,这是人之本性与常情啊。
皇子们的话题逐渐从外派任官的焦点,转向当朝的史官家族正从事的活动上。
当今福太史一家是历代老臣,深厚的家学渊源,使福家世世代代都担任国家的史官;其家族历史可追溯到先世前朝,在朝臣间拥有相当特殊的地位,有时连天子也得敬他们三分。
毕竟,左史记言,右史记行。为了撰写帝王起居注,左、右史可说是形影不离地在帝王身边记录着君上的一言一行呢。
大司空是专司京师工程营造的官职,举凡防御工事、宫城维修、铺桥造路等,都在这职位管辖的范围,事务看似繁忙,却不难管,很容易做出成绩来,算是个俗称「肥缺」的差事。
隐秀缓缓地转回一张温和笑脸,看着十皇子阗黑的眸子道:「无论是君命,或者是父命,皆不可违呀。我怎么想都找不到理由婉拒,恐怕还得请十皇弟给愚兄一点建议才好啊。」
十皇子面色不改地道:「既是君命,又是父命,七皇兄确实不好推拒,恐怕也只能欣然上任了。」
「那么届时我恐怕得力荐十皇弟来帮忙才行,毕竟以我这孱弱的身体,也许还没离开王宫,就已经体力不支了哩。十皇弟,你觉得如何?」
十皇子幽幽笑说:「我哪有那个能力辅佐七皇兄呢,皇兄你可是才高八斗,能即席赋诗,并且当庭通过群臣策试,那赫赫有名的珐玉皇子啊。」
换言之,君上的言行举止都受到史官的监督,这对王权来说,自然是一项极大的威胁。
而历代信史记载中,唯有昏君才会做出杀害史官的事情来;为了不被写成昏君,大部分的帝王恐怕得对这些写史的臣子礼遇再礼遇,维持君臣良好的关系了。
如今在朝廷上,左史是福家长子福东风,右史则是福西风。
第三子福北风,早年即隐入民间,以写野史为职志,目前不知所踪。
四子福南风则因体弱多病,常年养在家中,足不出户;外人只知道南风尚在,却不曾有人见过这个第四子,连相貌是圆是扁,说法都不一。
隐秀扬起唇角,笑着四两拨千斤。「可不是吗?为了不让父皇在群臣面前失了面子,那天被叫去朝堂的,换作是你或其他兄弟们,也都会全力以赴吧!而群臣明知父皇习性,你想他们出的题会刻意刁难你我等人吗?为了成全这么一件『美事』,大家可都尽了心力啊。这件事,史官当件趣事记记也就算了,可咱们兄弟问怎么也拿这件事来调侃呢?」
他不是没听见过当年从史官处流传出来的那条记载。在本朝国史中,当年七岁的他被形容成百年难得一见的神童奇葩;然而又有谁知道,在这条史料背后,暗含了多少朝廷的政争,又让他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呢?
如今听他轻轻淡淡的提起这段往事的「幕后」,果然获得其他皇子的认同。
「确实有此可能啊,可不是吗?」皇子们纷纷说道。「这世上哪有不拍马屁的大臣。」假使今天是他们被传唤到朝堂当庭对策,铁定也会被认为是奇葩吧。
「不过,说到史官,」二皇子接着说:「听说福太史负责撰写的前朝正史,已经写完了一部列传了,父皇一直想看看本纪的部分,但好像还没写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