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刘镇宇让费勒坐下,卡尔思坐在他的旁边,顺便把刘镇宇的话翻译给他听。
“你可以回拜占庭,也可以留下来。我准备让西奥费.提克安将军带一部分人回去,顺便传达我对你们的皇帝君士坦丁五世的问候和带去一封亲笔信。这信其实是卡教授写的,我只不过签个名而已。”说着,和卡尔思一起笑了起来。
“听卡教授说,你的亲人都不在了。你可以先留下来,跟着卡先生在海西多看看。”刘镇宇喝了口茶,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是个虔诚的传教士。其实宗教这东西,说来说去只是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寄托。只要是劝人向善的,都是好的,那里分的清楚谁对谁错呢?”看到费勒有些不可思议,刘镇宇笑了,“其实我是个无神论者,这个世界哪里有神?谁又真正见过神?其实凡人信神奉教只是安慰心灵,而智者却明白信教还是一种敬畏,一种对未知的敬畏,一种对秩序的敬畏。”
卡尔思飞快地翻译着,看的出,卡尔思对此非常欣赏,正是这种看法让一直在信仰和思想等领域探索的卡尔思深深折服,从而心甘情愿地待在这里。而费勒却全晕了,头脑一片迷糊。这些东西让他一时反应不过来。
费勒地家族是一个学者的家族,按中国的说法,是一个书香门第。费勒从小受家族影响,酷爱思考,思想活跃。但后来由于家庭没落,费勒只好去了修道院,十年修道院的苦修让他一时接受不了这种思想,但他还是决定留下来。
看来卡尔思很有权势,他毫不费力地把费勒从俘虏营里带到了自己的大帐。
在大帐里,吃饱了的费勒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当他说到撒贝谢克主教殉道时,不由泪流满面。卡尔思不由也黯然了。
过了一会,他对费勒说:“大将军也听说了撒贝谢克主教的事情,他还亲自去教堂看了。当他看完沙克尔和教堂的惨象后,对大家说了一句话,”费勒立即竖起了耳朵,“神只会保佑胜利者。”卡尔思说道,但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跟费勒转述,那就是“一个民族的崛起是以其它民族的血泪为基础的。”
第三部立国战争第三章传教士(下)
(更新时间:2006-4-2812:01:00本章字数:5727)
费勒跟着卡尔思开始到各盟的中等学堂讲学,但更多的是到随军各旗的高等学堂里讲课。卡尔思郑重地对费勒嘱咐道,这里有自己的宗教,你除了讲你该讲的,其他的不要多讲,更不要头脑发热来传播上帝的福音。这里多的是新教狂热分子,你要犯了忌,谁也保不住你。
费勒暗暗记在心里,他一边讲些数学、物理,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海西军。
这里的人们仿佛很怪。他们都像野蛮游牧部落。大队部众跟在军队的后面,一路前进。
费勒被卡尔思带到刘镇宇面前。为了故人恩师的后人,身为海西军受人尊敬的博物院教授(博物院分教授、副教授、教谕、副教谕和讲读、待读,而讲读和待读基本上是在边读书学习,边研究)的卡尔思费尽了心思。在临来前,卡尔思对费勒敦敦教导。
“大将军是个爱才如命的人。而且他自己在哲学、物理、数学等方面是非常有造诣的人。我每次都能从他那学到不少东西。”费勒知道卡尔思在下下克洛尼镇就以物理和数学闻名全希腊。他对力学和几何学的造诣让君士坦丁堡的皇家学者都赞叹不已。现在如果卡尔思在对一位学者发表敬佩之意,费勒不觉得奇怪,毕竟这个世界的能人学士太多了。但卡尔思对刘镇宇在学术方面的赞叹让他惊奇不已。
在他心目,一个伟大的统治者雄才伟略,博学多才是可以想象的。但伟大统治者的博学一般表现在他的鉴赏能力,也就是艺术造诣。拜占庭的历代君王有很多对艺术都有很深的研究,那只是陶冶他们的性情。如果一个统治者醉心于科学,那他就不是个称职的君主了。可刘镇宇表现出来的能力不表示他是个一般的统治者。
费勒带着疑问觐见了卡尔思口中念道的伟大的王-刘镇宇。
刘镇宇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撒贝谢克主教真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见到费勒在用心的听,刘镇宇继续说道:“象沙克尔大公这样投降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去责备他们,因为人为了自己和亲人的生存可以做任何事,这无可非议的。但象撒贝谢克主教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任何为了信仰而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人都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