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首东顾 > 第44章

第44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司徒忌、甑宝成、高适等人开始是一肚子意见。从去年开始说立国,结果到今日,什么罗马尼亚国王,北可汗,斯拉夫国王等王冠戴了一串,就是自家的王位没登位。现在大家伙明白了,原来你是在等这个。

这次还有三十七万大唐流民迁过来了,已经被补充到各旗去了,现在正六旗人数达到了一百一十万了。由于大唐的土地兼并越来越厉害,无地的流民也越来越多。刘镇宇派去的人在各道传播,凡西迁,人均千亩良田。没老婆,好说,大把抢来的外夷女子等着你选。还嫌不够,只要你练好骑射技击,从了军,财宝美女有的是。加上朝中各官员拿人家的手软,除了大规模的组织流民西迁,对于逃出的佃农、平农,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而有罪的官员罪民,只要不是够杀头的,统统流放极西。

从西京长安到利州,经过海西军数年的开发维护,现在已是一片坦途。上百万寻找新希望的大唐农民,从关中出发,一路缓慢地西迁。在北庭和安西,数十万不愿再西迁,只求小安的农民,纷纷定居下来,让人烟稀少的大唐西部有了些人气。

礼部侍郎等跟着大家开始向建昌转移,他们要等到立国大典后再回长安。但刘镇宇和家人还都留在了基辅,因为甑宛儿就要生产了。

六月十六,甑宛儿诞下长公主,母子平安。欣喜如狂的刘镇宇在院子翻起跟斗。消息传出,举国欢庆。

记得自己曾同唐皇谈过,不可宠臣专权。但唐皇已经醉心于享受,无心再勤政。他急需一个对他忠心,又有才干的人主持朝政,让他安心享乐。李林甫做事条理,素有干才,而且能顺唐皇之意。自然是倍受宠信,进而把持朝政。

这也许是宿命吧。自己知道历史的脚步,却无法改变它。自己如果留在长安,估计不是李林甫的对手。留在边镇,要改变历史,说不定是第二个安禄山。

正在刘镇宇胡思乱想时,礼部侍郎咳嗽一声,把刘镇宇拉回了现实。“大将军,请接旨吧.”

摆好香案,礼部侍郎在跪着众人面前展开圣旨,开始朗声宣读.

“骠骑大将军刘镇宇立国于西海,拓土万里,立不世之功。官职封赏已不及表其功勋。赐国号秦,刻金印以为苻,表其世代为大唐属国。另赏黄金万两,绸缎万匹,以为立资。”

为长公主举办满月宴时,刘镇宇为其取名刘惠平,众人不解。

刘镇宇一家在中军六营的护卫下,开始向建昌进发。在路上,刘镇宇陆续接到了鲍广平、安固都和程远识的报告。

鲍广平自南向北,横扫海西半岛,清理出六十多万诺曼人。鲍广平以诺曼先导军好言劝说各族,以美食牛羊诱之,若糖衣炮弹不能奏效,则立即翻脸,管杀不管埋。在明州北部,碰到一伙软硬不吃的诺曼人,据险与王师对抗。鲍广平费了些力气,耍了些诡计,将这数万诺曼人追杀得都跳了海。现在大军已平定海西半岛,正进入北州。

程远识先占据北平,边筑城,边四处清理建州的各族居民,五月初,北平城初成,程远识又开始向北州进发,追剿逃到那里的十几万诺曼人和芬兰人。

刘镇宇等人齐声谢道:“皇恩浩荡,我等愿世为大唐属国。”

刘镇宇看着那斗大的金印,觉得极其沉重。还真是真金,可不是自己糊弄人的玩意。唐皇可真是出了老本了。在西海立国后,大唐朝野一片沸腾,大臣齐颂唐皇开创万里疆土,乃千古第一帝。唐明皇也十分高兴。大唐在他手里,可以说到达了顶峰,其疆土从东到西,需一年才能跑完。素有雄才伟略的唐皇这下心满意足了,他觉得自己完全超过自己的曾祖和祖父。

唐皇决定将“秦”赐于西海国,这下大臣们懵了。这可是太宗皇帝用过的王号呀,可不敢赐给一个属国呀。

唐皇破天荒地开早朝,把一帮大臣训斥一段,理由很简单。礼部书籍记极西之国(拜占庭)为秦或海西国。刘镇宇立国前,立军即为海西府,现在又立国于极西之地,既然以前西夷蛮邦可为秦,今我大唐军民打下这里(唐皇可搞不清极西之地有多大,有多少个国家,他就认为极西之地就是海西或秦),难不成却不能叫秦了。大臣们无语,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刘镇宇看到赐国号秦,心里高兴,真是想瞌睡就有人丢枕头过来了,逐下令,定于十月初一举行立国大典。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