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晚餐还是水煮的腌牛肉和一些萝卜、柠檬皮乱煮,还有一杯柠檬水。国王陛下说柠檬是远洋的必须品(防止坏血症),所以柠檬皮炖汤,柠檬水就成了大秦舰队上必不可少的东西了。
“在艾丁堡港待了一个月零九天,我们终于接到四州岛战役指挥部的命令,向南航行,目标是被我们北海舰队包围的敦阳城。”终于写完了,刘顺平吹干纸上的墨迹,然后合上厚厚的航海日记。他非常舒服地伸了个懒腰,他非常满意自己的这份职位,也非常满意自己指挥的这搜军舰。
根据海军部的定义,自己指挥的这艘三桅杆,两层炮甲板,底层炮甲板长五十米,拥有五十门舷边炮(包括顶层甲板上的副炮,散弹炮等就有五十八门炮了)和四百人的战舰是四级战舰,而只有这支舰队的旗舰“君士坦丁堡”号,这支拥有三桅杆,两层炮甲板,底层炮甲板长六十米,拥有六十六门舷火炮,五百二十人的战舰才是大秦海军唯一的三级战舰,至于一级和二级战舰还在海军部的图纸和想象中。
这时,甲板上传来七声钟声,刘顺平看看表,十一点半了,现在该是航海长,航海军官和实习军官们测量太阳高度来推算纬度,记录在册的程序了。现在是在近海航行,本来用不作这样做,但是航海规定是怎样就是到了池塘里航行也要如此。
时间过得真快呀,刚刚自己在敲六声钟(十一点正)时检查了所有七名实习军官的记事本,听取了火炮长,主计长,帆缆长,修辅官和木匠,以及其它相关军官的报告,才来写上午的航海日记,现在这么快就中午了。
刘顺平走出舰长室,穿过第一层火炮甲板,来到顶甲板,向指挥位走去。所经之处,所有的水手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向他敬礼。
第十九步,将通条放回枪身储藏位置。
第二十步,将枪上肩。
第二十一步,准备射击,将枪从肩上取下,击鎚扳至待击位置,身体向右侧转半步。
第二十二步,预备,平举枪,枪托抵住肩膀,大略瞄准。
第二十三步,射击。
看到舰长走了上来,在指挥位指挥的大副敬了个礼后就继续观测航行情况和指挥操舵手。而在旁边的航海长,航海军官和实习军官们也连忙敬礼,让出最尾的上风位置。
刘镇宇点点头,轻轻回了礼,就不去管他们了。这时旁边的专属水手连忙拿出刘顺平那支望远镜。
刘顺平向四周望了望,舰队保持一个整齐的纵队正常行驶着,周围除了海鸥就是十几艘一同南下的北海第三舰队的“落后船只”。
这时,值勤军官从船首跑了过来向刘顺平报告:“舰长,正午十二点了。”
看到刘顺平点点头,值勤军官马上敲响了八下钟声,帆缆长马上吹响了哨子,“吃晚饭了!”
步骤的确非常繁琐,但是这些动作都是经过实战的士兵、士官、和军官讨论过,是非常有效和有序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刘惠平还发现一个问题,如果火枪部队单独和敌人作战的话,由于火枪的射程和准确度(一般现在的前装滑膛燧发枪可以打中七、八十米以外的人形靶,甚至是一百米,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一百五十米外被枪打中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他太衰了。如果想用现在的火枪打中两百米外的敌人的话还不如向月亮射击,它们俩被打中的几率几乎是一样的。如果万一有一个人在两百米被打中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射击的那个人绝对不是朝他开枪的。),必须集中火力密度才能有效果,而这个效果在敌人离自己只有七十到八十米是最佳的。虽然一个熟练的步兵可以在一分钟里射击两到三次,但是一旦到了这样的距离,只能射击一次然后靠刺刀来决定胜负了,这时,火枪步兵就成了长矛兵了,看来要加强火枪步兵们拼刺刀的训练。
在刘惠平给参谋总部的建议书里,要求给每个火枪步兵连按照三个火枪步兵排和两个陌刀手排来编制。刘惠平本来考虑用长矛手的,后来想到陌刀手这种近战王在大秦的资源比较“丰富”就建议用这种配置了。毕竟陌刀手在历来战争中的厉害是有目共睹的,几乎是步骑通吃。而且火枪部队目前的编制不是很大,所以需求的陌刀手数量目前的陆军部还受的了。
五月,北海的四州岛东部近海,一支舰队正向南缓慢行驶,在这支舰队中,有一艘叫“汉城”号,刘顺平是它的舰长。
此时的刘顺平正坐在舰尾宽敞的舰长室里写航海日记,硬笔的笔尖在硬版纸上哗哗作响,阳光伴着海风从窗户里穿进来,让这位年轻的舰长感到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