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高俊欣然认可:“这样最好。”他料定文帝绝不会同意对亲生儿子动刑。
杨素与高俊商定,次日早朝二人同殿面君,共同奏明。
当晚,杨约来找杨素:“兄长,对太子用刑之事,你到底是如何打算哪?”
“不是与高俊说好,明日早朝请旨吗。”
杨约付之一笑:“兄长差矣,早朝论及此事,百官中难免有人袒护太子,万岁动了骨肉之情,岂不前功尽弃。”
杨勇想起自己被诬,不由怒火烧胸,咆哮着发泄不满:“有什么好说的,全是栽赃、诬陷!”
“不许你咆哮公堂!”杨素怒喝一声,“娘娘当场搜得罪证,岂能容你抵赖,放明白些快如实招供。”
“哼!”杨勇不服地白了杨素一眼,自此后便任凭你千般讯问,他只一言不发。
如是再三,再四,杨勇在公堂上咬紧牙关,装聋作哑,使审问难以进行。高俊暗喜,杨勇只字不讲,没有口供,罪名便难以成立。事缓则圆,案子拖下去,逐渐就会有转机。
这日审案后,又是无结果收场,杨素、高俊都感到无法可想。杨约决心打破僵局,对他二人提出建议:“从古至今,审案全靠刑讯,不经严刑拷问,罪犯谁肯招供?”
“依你又当如何?”
杨约早经深思熟虑:“兄长连夜进宫面见独孤后,说明用刑理由,再与娘娘同奏万岁,方能稳操胜券。”
“好主意!”杨素赞道,“贤弟人称小张良,果然智谋过人,愚兄照办。”
杨素如拨云见日:“着,明日再审,大刑侍候。”
“不妥。”高俊忙阻止,“杨勇毕竟是太子,一旦用刑失手,后果不堪设想,你我担待不起。”
“我们是奉旨行事,太子拒不招认,只有用刑。”
“奉旨审案不假,但万岁并无用刑旨意,倘太子反告我等严刑逼供,岂不难以交待。”
杨约又在一旁为杨素出主意:“既如此,何不奏明圣上,请万岁定夺可否用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