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四十七章心路
沉默。
“郭家,有他的家族利益之所在。”杨枫终于开口了,声音里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深深的忧郁,“将军械锻造完全寄托于郭家,就等于让郭家扼住了我们的咽喉。成立自己的匠作营很难,但这一步终究是要迈出去的。”
又是一阵沉默。
同样背负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郭纵和乌家的实际当家人乌应元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打个比方,如果爽直果决的乌应元是头猛虎,那么阴沉难测的郭纵就象条毒蛇,单就人格魅力而言,郭纵较乌应元差得太远了。
进了屋,杨枫掩上门,从怀里取出一卷布帛,郑重地在案几上摊开,向马骋招了招手,眼睛定定凝视着帛图,轻轻地道:“马骋,你来看,这是一幅适于步兵作战的‘鸳鸯阵图’。”
马骋怔怔看了半晌,惑然道:“师帅,这是;;;;;;”
杨枫目中闪着亮彩,道:“这是一种多样武器协同作战的作战小队列,每十二人为一队。当先一人持大型方形盾牌位于队前,卫护全队;左右各一名身手矫捷者持小型圆藤牌,翼护左右,并执连弩,以作远程攻击;大盾后两名身强力壮者,持‘狼筅’,即不去枝桠的大毛竹,接战时,将冲击之敌扫倒;他们身后隐一人,持长两丈余之竹竿标,以带韧性竹竿前置铁枪尖而成,补‘狼筅’不足;其后两边各两名长枪手,刺杀倒地之敌;队列最后两人,配备长刀,连弩,掩护后方。此阵合十二人之力而成一攻守俱备、变化自如的队形,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全队的战斗力。你拿回去试着操演看看是否还有什么不足,能否在实战中使用。如果行之有效,我们还可以考虑加以扩展规模,形成车、骑、步多兵种配合协同作战的庞大军阵。”
这是脱胎于明朝名将戚继光著名“鸳鸯阵”的一种战术。杨枫根据实际情况和目前所拥有的武器装备加以适当改造,使之能更适应战国时代的战争。如果“鸳鸯阵”能够操演成功,那就意味着他以经过苦训的职业化的精兵劲旅取代战时大规模征召丁壮组成庞大军队的战略构想完全可以在实战中获得成功。
听了杨枫对“鸳鸯阵”的讲解,马骋久久没有说话,翻来覆去地看着帛图,在脑海中勾勒想像着,眼里也渐渐闪现亮彩,全身的血液似乎在急速流动着。一阵热气又钻入他耳中,“要是对阵骑兵,就将四名长枪手换两名钩镰枪手,绝对会成为骑兵的噩梦。”
“钩镰枪?”
杨枫用手指蘸了些茶水,在案上勾画出一柄钩镰枪的图形,比划着说明钩镰枪对骑兵部队可怕的杀伤力。马骋只听得悚然色动,兴奋莫名地道:“有了这东西,匈奴再敢南侵,一战就能予他们的铁骑摧毁性的打击。”
杨枫的心头浮上了一层隐忧,缓缓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支强大精锐的军队离不开精良的武器装备。马骋,你加紧招募一批有经验信得过的工匠,成立一个匠作营。”
马骋有些不解道:“郭家的兵器锻造是一流的,在代郡的时候,李牧将军也是要郭家派工匠到军中开设工场,师帅为何不将此事托与郭家,或向郭家借要些能工巧匠?”
“郭家?”杨枫的眼中蒙上了阴影,声音很干,很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