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这个问题不能说没有可能。”孙廷敬回答道:“可是太子已经被立为储君多年,他日常的读书都是以一个国君的身分来教授的,而且这些年他帮助皇上监国也无过失,相反还有过几件不错的政绩。放眼众多皇亲国戚中,能有此安邦定国能力的也就只有当今太子一人,如果真的在皇上临终时发生了另立新君的事情,为父也会以国家社稷为重而辅助太子登基的。”
“既然爹已经决定了,那我们兄弟俩也坚决地站在爹这一边。”仲雄坚定地说道。但是他叹了口气道:“可惜我同大哥的职位太低,不能相助爹爹。”
家宴在极其融洽的气氛下结束了,伯英把卓瑄送回房后就跑来找仲雄一起前往书房找父亲问明事由。
“把卓瑄送回房了?”伯英一进书房门孙廷敬就头也不抬的问道。
“嗯,我送她回房了。”伯英道:“爹,刚才您随那三个公公进宫发生了什么事啊?”
孙伯英一边看着手中的《孙子兵法》,一边说道:“你赶了多日的路,也不早点去休息?”
“爹!我和大哥担心你嘛!”仲雄见父亲词不达意的有些焦急的说道:“爹,我和大哥现在也长大了,也能为您分担一些事情了,您就告诉我们吧。”
孙廷敬皱了皱眉,想了想道:“臣效命于朝廷,只要太子殿下一朝是我大宋的储君,臣就会誓死保护太子殿下登基称帝!”
“好!”太子立刻高兴起来,愁眉舒展开来,“有将军这句话本宫就放心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道:“将军放心,一旦本宫登基为帝后一定不会亏待将军以及将军的几位公子的!”
今晚是卓瑄来到这个家后第一顿晚饭,林凤荷命人准备了上好的宴席来为这个长媳接风。酒菜早已备下,但是孙廷敬就是迟迟不归,大家都围坐在席边焦急地等候着。
到了酉时末刻孙廷敬才心事重重的回来了。林凤荷见他回来了忙迎过去道:“老爷,你可回来了,我们等了你好久了。”
孙廷敬想着刚才太子对他说的话,于是说道:“你们吃吧,我回书房去。”
孙廷敬放下书,看了看两个儿子,道:“嗯,我的英儿和雄儿是长大了。好吧,有些事情也是改教教你们了。”说着他挥了挥手,示意伯英把门窗都关上。兄弟俩七手八脚的把窗门都关上了,然后认真地站在父亲身旁准备听父亲说出缘由。
孙廷敬尽量用轻松的口吻把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对两个儿子说了。说完后,只见伯英皱着眉头问道:“爹,您真的答应太子啦?”
“爹,您是否应该考虑一下,看看局势再说啊?”仲雄问道。
孙廷敬笑了笑道:“你们不必紧张,听为父给你们解释其中的缘由。”他喝了口茶道:“我答应太子帮他是因为皇上虽然对他有些不满,但是至今都没有提过废立太子的事情,可见皇上并无废太子之心。”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没错,自从太子入主东宫后皇上对他是没有小时候那么亲近了,特别是近几年皇上身子不好,太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监国,所以皇上对太子就显得更加严厉和疏远了。故而有人传出皇上对太子不满,而我们这位太子生性就多疑,也就对此有所提防了。”
“爹,虽然您能肯定,但是万一最后皇上有遗诏另立新君呢?到时候您还是站在太子一边吗?”仲雄问道。
他刚要走,林凤荷一把揪住了他的衣袖,轻声在他耳边说道:“今天是卓瑄第一次和我们一起吃饭,你不在场像什么样子!”
“啊呀!你瞧我!把这事儿给忘了。”孙廷敬一拍脑门儿,忙展露出了笑容说道:“来!来!来!大家吃饭吧!”说着就往正中的座位上一坐。
“爹,您刚才是......”伯英看到父亲进来时的样子就知道有什么事情发生。
还不等伯英发问,孙廷敬就笑着说道:“今天是卓瑄第一次和我们一起吃饭,伯英啊,你可要多给卓瑄添菜啊!”
父亲这么说显然是不让伯英在这个时候问问题,伯英会意的点了点头道:“是,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