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伯英的英年早逝,军中无不痛心疾首。军士们自发的穿戴起了缟素,叔豪已经难以自持,只好由剑熙代笔向朝廷上书,此战大捷但主将阵亡的消息。真定府当地的一户乡绅知道后,送上一副上好棺椁给伯英,说是百姓们对孙伯英将军的一点点心意。
伯英的灵柩在营中设立了三天后,为了确保尽早护送棺椁回京,大家决定早日定棺。当看到大哥被抬入棺椁的时候,叔豪哭红着眼睛跪在棺前,道:“大哥,叔豪这就送您回家。”
因为担心辽国人还会反击,朝廷下令叔豪与楚剑熙继续留守真定府一月等待朝廷派遣将领前去接替,而孙伯英的棺椁由前去送军资的曹立勋护送回京。虽然叔豪心里极不愿意,但考虑到大局,他还是留了下来。
棺椁启程的那一刻,孙叔豪已经精疲力竭的走到曹立勋面前。“曹公子,孙某知道过往与曹公子有所不快。但看在我兄为国捐躯的忠义上,还请曹公子一路上小心照看我大哥的棺椁......”他哀伤的看着孙伯英的棺椁被钉上,然后深深的向曹立勋作揖道:“孙叔豪在此感激不尽!”
“啊呀呀,孙公子千万不要这么说!”曹立勋忙扶起孙叔豪说道:“孙将军为国捐躯,实在是令人敬佩,为此曹某也深感惋惜。唉~~”他握了握孙叔豪的手说道:“孙兄弟放心,我一路上定会好好照看孙将军的遗体。”
伯英幽幽的叹了口气,有气无力的说道:“我知道自己大限已到......我等武将出身之人早已料到会有一天马革裹尸,你们不必太过伤心......”
“大哥,你不会死的!我不会让你死的!”叔豪扑倒在伯英胸前痛哭起来。
伯英也落下了眼泪,他伸手拍着叔豪的背脊说道:“三弟,不要哭......以后家里就要靠你和四弟了。你要替大哥孝顺爹娘,知道了吗?”
“大哥......”叔豪已泣不成声,也不能答应伯英的请求,只是握着大哥的手痛哭流涕。
伯英叹了口气,又看着一旁同样落泪的楚剑熙,说道:“剑熙,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卓瑄......如果我走了,我不知道她会怎么样......你记得要安慰她,千万不要让她做什么傻事......”伯英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楚剑熙。
“多谢!”叔豪心里已经完全不去想起以前与曹立勋的过节,就算他心里怎么讨厌这个人,但为了能使自己兄长的遗体安全抵京,他宁愿向这个讨厌的人作揖言谢。
再说另一边,那辽国太子耶律濬被叔豪的剑从背后直刺气门,伤重昏迷。太师耶律乙辛急得忙找来众多大夫前来诊治。在没有确切的诊断时,他不敢向辽国皇帝禀明此事。
就在伯英去世后的第三天,辽国太子耶律濬也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这可吓坏了耶律乙辛,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瞒着皇帝。耶律乙辛一边忙着将太子的遗体收殓,一边想着该如何向辽道宗耶律洪基汇报这件事。他手里拿着笔不知道该如何写这份奏疏,在营帐里踱来踱去的他突然停下了脚步。
太子亲征,虽然不是他耶律乙辛怂恿的,但是他并未阻止。若是皇帝责怪下来,他一定百口莫辩。而且皇太子是辽道宗的独生子,疼爱非常,皇帝若是发起火来就算他一家子全抵上性命都不能使皇帝消气,看来只能将这件事推到宋国身上了。耶律乙辛拿起笔写了封奏疏,上面大致所说太子为振军心亲征,奋勇杀敌并手刃宋将孙伯英。孙伯英之弟孙叔豪为替兄长报仇追击太子,使太子受伏重伤而亡。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
楚剑熙含泪点头道:“我会的,你放心。”
“唉~~”伯英哀叹道:“可惜......可惜我不能看到自己的孩儿出生......”想到这个遗憾,伯英不禁哭道:“剑熙,卓瑄母子三人就托你照顾了......我就算在九泉之下也对你感激万分......”
“伯英、伯英......”楚剑熙不知该用什么话语来回答,只能不断的呼唤着他的名字。
伯英渐渐觉得眼前黑暗起来,呼吸也越来越困难,他自己心里清楚大限已到。他转过头望着营外蓝蓝的天空,自语道:“爹、娘,恕孩儿不能堂前尽孝了......卓瑄,恕......为夫不能与你......与你共偕白头了......我的孩儿,原谅爹爹不能......”一口气没有提上来,伯英就这样匆匆地去了。
“大——哥——”叔豪大声呼唤道。他紧紧握着伯英的手不肯放来,他不敢相信就这样一场战争后,他和大哥就已经阴阳相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