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左也是,右也对,左右逢圆刘三桂。”杨磊接着陈卫军的话讽刺了一句,这路到底还走不走?
“啥啥啥?”陈卫军没听懂,抬起头来问道。
“快快快,又磨走了3分钟。”杨磊不回答,只是看着时间催出发。
陈卫军考虑了一下,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了,说不定瞎猫碰到了死老鼠,偏偏运气上了。杨磊也在一边嚷着,试一把,咱中国二队向来幸运星高照,啥事都能逢凶化吉。
游过大河,向着东北斜插了1㎞多的林子,挪过一片草地,到了L14林斑线。这里也有条水沟,因为路对面也是草地,视野比较开阔,阳光也充足,比较刚才走过的那条小水渠,这里的草叶子要高得多,下半部分的杆子已经开始发黄。
走出林子,到了水渠边。
这是一条小水渠,不到1m宽,沟里沟坎的小草才到膝盖高,很柔软,可能是长在湿地的原因,特别青翠,虽然已是初秋,暮风摇拽时依旧娇嫩欲滴。透过草叶子的缝隙,缓缓的水流不晶亮,但很清澈,虽然流量很少,只有浅浅的一层,但令视觉润滑如缎,似乎只能是纤纤细手才具有触摸熨烫的权力,生怕这双武夫之掌太粗糙,不小心会撕拉出几根蚕丝。这两天遇上的水渠不少,都是两三米宽的,水流很急,即使养着水草也是稀稀疏疏的几撮,加上有假设敌追赶,哪来这般悠闲雅致的情趣。
这一段水渠呈南北走向,比较直,一眼望去就像一条流动的青蛇蜿蜒在树林间,招惹着心情也渐渐蜿蜒流淌。两旁的树很高很大,枝繁叶茂,但还是将天空露出了窄窄的一线。刚下了一阵子滂沱大雨,把天空洗成了碧蓝,没有太阳,没有白云,可青一色的感觉反而更好,特清纯,特养眼,特爽快。
水渠位于I点的相反方向,一般情况下不会布置假设敌。再看坎子上的小草也没有被踩踏过的痕迹。根据这一推测,他们决定走在坎子上,到了208线小土公路再看情况。
果然,这一路走得很顺利,连个假设敌的影子都没见着,脚下的路也好走,很快的他们来到了208线,太运气了,这段公路基本呈直线型,可偏在这里打了两个弯折。巡逻的吉普车消失在拐弯角时,他们飞快地穿过了公路进到了路东的林子,上到另一条水渠。这条水渠很好,从208线打了个2㎞长的斜线,一直连接到了L14林斑线。
这段路面仍然森严壁垒,仍然是间隔50m站着一个假设敌。
6㎞长的路面,50m一哨,光一条路就要投下多少假设敌?杨磊掰指一算,将近八分之一的假设敌投到了这里。看来这回假设敌铁了心,非把中国二队拦在路南不可。
这一路也很顺利,按预测的进行着,半个小时完成了水渠边的行军。现在,他们站到了L14的路南,I点在路的北面,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一截走都要越过L14线才能进到I点。他们探头一看,路上像是洒了一串冰糖葫芦,50m间隔就有一个假设敌。路北有一块2m多高的小高地,停着一辆吉普,一个假设敌站在车顶,胸前挂着枪,面朝南面,居高临下了望着。
又是车,又是密集的岗哨,森严壁垒,要想从这里越过公路很不现实。四个人撤回到了森林,商量突围方案。可谁也想不出个道道,除非是风是云插翅而过。
“九头鸟,现在就你有这个本事了。”杨磊靠在树干懒洋洋地挖苦道。有两个智者在,他费了力也是白费,可也不能啥都不干,要不憋死了,发几句牢骚,感慨上几句,心里舒服了才行,“唉,变成水也行,刷刷刷就流过去了。”
水?
何健一听,心里豁地一亮,想到了刚才走过的小水渠,赶忙掏出地图一看,距此半公里外有一条河流穿过了L14林斑线。水能流过去,肯定有桥。不过那条水流是向着H点北面去的,他们在进H点时经过了,河面较宽,河流很急,从假设敌布防情况推测,桥面肯定有人守着,想从桥洞下过也不现实。不过,再往东南去,距此1.5㎞处标着一条小水系,也是穿过L14线的,应该有过水桥洞,不妨可以上那里看看。陈卫军一听,分析得有道理,姬文魁也点头称是,不过,窄窄的一溜儿,浅浅的一潭子,桥洞能有多大,人能钻进去吗?这话也有道理,陈卫军点了点头,让大家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