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中国近代史 > 第57章

第57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说:“有问题,你就想方设法去解决,我会让董氏尽量为你提供方便,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其他企业,你可以和凤梧一起想想办法。”

邓绳候道:“是,我这里也没问题了。”

……

设想的再好,实际执行起来,也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复员工作困难重重,一共花了四个多月才告一段落。许多军人都舍不得离开部队,国防军待遇好,受人尊敬,生活稳定。忽然一下子退伍了,很多人没有着落,自然不愿意。三总司只好耐心细致的做工作。一遍遍的把众所周知的道理,讲给这些官兵。但还有许多人,一直待到最后,才不得不接受现实。没有办法,这是制度,必须如此,也应该如此。

辛亥之初,有德国的贷款,有董氏在美国多年的积累资金,同时,国防军也需要发展壮大,以应付接下来的内外战争,才不得不疯狂扩军备战。但是,这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短短几年,国防军军费开支愈十亿。虽然,我把这风险,通过发行货币,与民众一起承担了。然,超过四亿的资金,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外界形势已经缓和下来,我是不可能继续,保持一支规模庞大,无所事事的军队的。这不仅会吞噬军政府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也会对我产生威胁。军队必须职业化。

其他服役期满的官兵,一律复员。

此外,按照《兵役法案》修正案,今年服义务役的人员,将会减少,预计会在30~35万之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年的军费开支,可以控制在1.6亿元上下。虽然,开支仍然不少,但主要用于后备力量的培养,这是不能少的。

这次复员,是我们的第一次复员,规模还这么大,各单位一定要配合好。所需经费,一定要按时拨付。”

田清泉道:“是,一定按时拨付。”

“一定要做好各级官兵的思想工作,有实际困难的,要酌情帮助解决。”

军令司只能尽量为复员军人创造条件,把各地招聘警察、消防员、职员、公务员和招工的种种信息,通告给即将复员的军人,多发一点复员费,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如此而已。我也让青年会配合董氏,增办了许多职业技术培训班,并命令董氏需要招工的企业优先招收复员军人。

1915年,我裁军八十五万。然,当年征兵三十三万,加上海空军,国防军总兵力仍有五十万之众。但是,我好歹将军费开支从惊人的三亿多,减少到一亿多——联省勉强可以承担的程度。这一年里,我继续发行了教育债券和建设债券,我决定把这当成常例,每年发行一次。债券的发行,依然如故。教育债券购买者少,建设债券购买者众。但不同的是,今年债券一准备发行,美国公使芮恩施就找到我,表示了美国对债券的兴趣,想要购买建设债券。我刚刚欠了他一个人情,联省的关系与美国也正处于升温阶段,实在很难拒绝。但是,我是百分百的不愿意,这时代的铁路太重要了。于是,我想方设法,终于把建设债券推到明年去了。作为试验,我今年会在美国发行一批教育债券,金额四千万美元,年息7厘——这个我求之不得。不过,明年就很难推脱了。我与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约定:如果今年教育债券发行顺利,联省会在1916年,在美国发行了一亿美元债券。其中,教育债券和建设债券,各占一半。

在陆军裁军的同时,国防军扩大了海军和空军编制。

海军的潜艇、鱼雷艇、驱逐舰、巡洋舰的数量逐年增加,1916年上海高庙造船厂完成了战列舰的建造,国防军终于有了自己的战列舰。但德国制造的那艘战列舰,则被德国海军征用了,当然,德国也为之付出了代价。

陈士诚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政府机关招收人员,一律率先通知军令司;各地的招聘信息,也要第一时间,通知复员军人。”

钱凤梧道:“是。”

“教育司要尽一切力量,为复员军人提供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这要形成惯例,一直保持下去。”

邓绳候说:“好,我会尽力。只是师资和实习场所会有一定问题。”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