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我点点头,“好,看来北军也算主力尽出了。作战计划,第一阶段,我已经完成任务,接下来,就要看道铭他们的了。”
但是,无论如何,没人喜欢自己头上突然多出一个上司来。联省与北京大战,如果打成僵持,势必有很多人会乘心如意。然而,多数人并不看好北洋军,国防军装备实在是太好了。到时候,联省必然会谋求全国范围的统一,这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的。所以,各省一致的“和平”呼吁,我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也是我征集百万大军的重要原因之一。说白了,就是我在北方大战时,还要避免南方几省从背后来攻打我。虽然,我也发动所有力量,以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但是,没有一种比武力保障,更为可靠。我可不想战争激烈时,突然发现几面受敌。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正文第46章
今天有事,就这一章了,欠一章,记得提醒我,不然的话,哼哼……
—————————————————————正文———————————————————
这一时期的舆论,很有意思。
民间舆论,多半倾向于我,但对开战,则是赞成反对各半。反对者大体分几中情况,一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出于公心,认为国防军的行动,不符合约法。而且,能够政治解决的问题,不希望军事解决。宋还找上门来,希望我能够改变主意。我只好表明我的看法——“希望能在欧战结束前,解决此问题。”——宋则认为如此解决,后患无穷,为民国开了个恶劣的先例。我却反驳道:“如果不开战,方后患无穷,民主政治,势必在中国化为泡影。”
北洋一系及其相关人员,自然是大力反对,不必多言。
最有意思的,还要数各省的督军了,我这一通电,国内的通电就立刻多了起来。各省的态度出奇的一致。
7月15日,秘书刘翼然拿来的通电的时候,我正在喝茶。冷不防看到其中一份,几乎一口茶水喷出去,我的脸不由涨得通红——刘文辉通电,呼吁和平解决。
“……在洛阳还有一个师,二个混成旅。
北洋军在大河防线已经有二十个师十一个混成旅,共驻军33万人,加上一些地方武装,总兵力约在40~42万之间。当然,两者的装备训练有很大差距,这也要考虑。
现在看来,北军主力集中在河北。河南驻军虽然也有近二十万,但多以后来组建部队,以及毅军赵倜部为主。河北驻军则是北洋老部队,装备也是清一色的日式装备。
此外,北军在北京地区部署了十余万部队,作为预备队。
我的话完了。”蒋百里说完后,看了我一眼。
刘文辉现任四川省省长,刘存厚死后,四川陆军第二师基本就被他吞并了。
四川是个好地方,天府之国。但是,在原来历史中,四川从民国之初起,一直打了二十年的仗,大大小小四百多次,几乎无日无之。现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二次革命中,胡景伊支持袁世凯,领兵打败了熊克武部,任护理都督,主掌四川军政大权。1915年,袁世凯任命四川巡案使,主持川政。然,北京并没有能力直接干预四川,胡便百般拖延,不肯从命。于是,四川战事又起,胡部失败后引入了滇黔军,一直打到现在,也没有个结果。
刘文辉部就是目前几股较大的势力之一,现正率军与罗佩金、戴勘的滇黔军连场大战。像这样的人在百战之中,战斗间隙,都能发出对“和平”的呼吁,可见“和平”之深入人心——我没有吐血,只是想喷水,也是我从政以来见多识广。吐啊,吐啊,也就习惯了。
顺便说一下南方几省的形势。二次革命广东宣告独立,战事失利后,广东都督陈炯明逃至香港,但随后国防军大胜北军,于是,陈炯明又重新担任广东都督。同样,云南都督蔡锷也趁机拒绝了北京经界局督办任命,继续主持保住滇政;蔡锷不走,唐继尧只好继续作他的贵州都督。这些人各怀心思,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联省在国内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即富裕又强大的,与北京政府分庭抗礼。周边的省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上的依赖,武力上的震慑,都使其靠向联省。整体来说,南方各省多亲联省,北方各省多亲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