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我对此事早有准备,想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现在,收到报告,自不会吃惊。国防军军纪严明,在思想教育中,也始终宣称自己为“民众子弟”,“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在内战中,必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放弃进攻是不可能的,否则,不要说统一中国,北京就是过不去的山。所以,放弃是不可能的。
如何进攻,也是个问题。巷战,还是炮轰,二选一。巷战伤亡最重,以汤阴守军二万多计算,国防军最少也要伤亡上万,但会受到赞誉;而炮轰汤阴,所有民众全部伤亡,也不过万余,却会受到批评。我也曾反复思索,终于下定决心,汤阴人是中国国民,国防军也是中国国民,哪有高低贵贱之分,无非是我名誉的问题。我很爱惜自己的名誉,民选政治,这就等于选票。然,用战士的血,为自己扬名,却不是我所能够做出来的,我终究还是有廉耻的。我决意以伤亡数量为依据,作出最终选择——我放弃了巷战。
转过头来,我安慰自己,‘这也是件好事。在此情况下,我可以毫不动摇,直接作出选择。如果北军裹挟百万北京人,让我如何处置?’
不过,这么一来,我可就要落下骂名了。不管怎么样,名声还是要好一点儿。“遗臭万年”,毕竟是少数人的理想。我得想想办法,找个替死鬼。到时候,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他身上,至少也要让他承担大半。
汤阴不在大河防线以内,吴佩孚守备汤阴以来,就不断地努力修建防守阵地,然,该阵地仍然不能够抵抗重炮的持续轰击。但是,吴佩孚是很聪明能干的人,在汤阴周围阵地失守,吴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所以,吴佩孚在汤阴县城外的辅助阵地,只放了少数士兵,作为警戒兵,在国防军进攻时,北军方进入辅助阵地防守。这极大的减少了北军的损失。
在国防军集中所有重炮,对,轰击了二个小时以后,国防军展开了试探性进攻。北军防守十分严密,火力很猛,国防军很快就退了回来。国防军反复炮击,但战果不大。伤亡不小,却始终不能取得明显进展。
赵颂清(第十三师师长)很是奇怪,就在第二天亲自到阵前,反复观察,终于发现了这一情况。于是,在国防军再次冲锋的时候,重炮向后的延伸很快停止,再次回到了辅助阵地与县城间来回轰击。果然不出所料,国防军顺利攻克辅助阵地,并给北军造成严重杀伤,北军不得不退回城内防守。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汤阴县城不大,两万多北军挤进城里,可以说,到处都是北军。如果炮轰县城,一定会给北军以重大杀伤。但是,汤阴县城里,还有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国防军进攻突然,这些人基本都被包围在城里了。
该怎么办?赵颂清犹豫了。
我回电指示:“汤阴县之重要性,不需多言。今命令:五日内,攻克之……”然后,我详细指示了如何处理。当晚21:30,仅仅建造完成两艘的氢气飞艇,同时起飞,向汤阴飞去。于23日4:10,降落在汤阴的一块空地上,卸下了大批的电子设备。
飞艇仍然使用氢气,实在是无奈之举。氦气的性能之优良,我是知道的。我也知道制取方法:“含氦量约为0.5%的天然气作为原料,反复进行液化分馏,然后利用活性碳进行吸附提纯”。当然,由于氦的液化温度是-268摄氏度,液化技术难度较大,同时也很昂贵。我虽然不会为了便宜,去节约这点儿钱,然,我却不能够制取——我没有原料。
与此同时,我动用了一切运力,向汤阴运输了一批新式武器。
7月23日早7:00,运送来的电子设备,被分别装上了卡车,开始环绕汤阴进行广播——是的,我运了一批大喇叭过来。
……
这样的事情,谁也做不了主,能够做主的,只有一个人。
凌晨1:00,更新屠城血战......建议早上起来再看吧!
正文第48章
7月22日17:15,关于汤阴县城的请示电报,被送到了我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