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但是,在政治上,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把自己的名字与暗杀联系到一起,并不合适。而且,段祺瑞死的很惨,这样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实在是惨不忍睹,给他争取了几分同情。再加之,段祺瑞有“造共和”的美名。总之,这多多少少影响了我的声望。
八百米外,一枪爆头。
……”
我在事后看到报告时,不由自主地感叹说,真该送刘去参加奥运会。
八百米,是个什么概念?狙击步枪说是六、七百米,准确率多少多少,那是实验,是最好的人员,最好成绩。一般说来,五六百米能够保持准确无误,就是顶尖的狙击手了。距离越远,难度越大,风、天气、沙尘等等条件,都会影响射击精度。虽然我听说过,一战士兵的枪法,要比后来的士兵枪法好。但是,“八百米外,一枪爆头”,也过分了点儿。
刘叔同自小习武,身手不凡,新兵训练结束,就被选入了侦察连。后来,又被选入了“龙牙”部队。因为刘叔同对射击有特殊天赋,性格沉着冷静,心理素质好,被培养成狙击手。使用的狙击步枪是特制的毛瑟98。但是,刘叔同也从来没有想象过,能够“八百米外,一枪爆头”。
“龙牙”部队的初次任务,很粗糙。大家都是大姑娘上挢,头一着。所以,除了几个目标,以及部分情报外,既没有计划,也没有限制。行动目标:段祺瑞、徐树铮;行动计划:待定;行动时间:待定;行动地点:待定……“龙牙”部队的初次任务,就这样开始了。
在调查局的配合下,王元瞿等人几经辗转,潜入北平。在调查局的特工的帮助下,几个人在北平有个落脚之地。然后,就是熟悉地形,收集情报。收集情报,是调查局北平工作站的事。熟悉地形,就得“龙牙”自己去了。
北平合庆堂的刘掌柜,在北平是个有头有脸的人,很早就买了汽车。北平的气氛虽然有点紧张,却也不会影响刘掌柜的出行。这天,刘掌柜悄悄的换了个司机宋育。
张铁英天生一张娃娃脸,又会说一口流利的官话,外出侦查自然是他。
很快地形图就绘制好了,配合北平站的情报,计划也就出来了。
在回忆录里,刘叔同表示,“当时,国防军已经攻克了天津,包围了保定。我们已经放弃了行动计划,然,大家来北平一趟,一枪未发,就灰溜溜的回去了。我们几个都有些不甘心,就鼓动王元瞿队长,开上一枪。行动失败,总也好听点儿。
于是,王元瞿就让我开上一枪,然后撤退——反正,距离八百米,我们又早已安排好撤退路线,怎么也不会有问题。作为一个狙击手,我就看到段XX时,习惯的瞄了一下,就开了一开枪。我在瞄准镜里,看到段XX中弹了,真是惊讶极了。但是,很快,我就把这抛到脑后,我跳了起来,小声的喊道:‘打中了,我打中了!’……”
事情的经过,就是如此。段祺瑞的运气太糟糕!
对龙牙来说,这一行动,漏洞百出,只是侥幸成功。但是,这一成功的行动,挽救了“龙牙”特种部队,使其在以后的岁月里,发展壮大。从此以后,“龙牙”开始与调查局配合,活动在国内外,计划越来越周密,行动越来越完善,渐渐威名远扬,使敌人闻风丧胆。
北平行动,在军事上是一次成功,呃,侥幸成功的行动。段祺瑞之死,使北军彻底崩溃,为国防军迅速解决北军奠定了基础,加速了北洋军阀的瓦解,同时也震撼了各省的实力派,为和平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就简单的计算,北平行动至少,提前一周完成战事,避免了进攻北平城,直接节约开支过亿元。
徐树铮外出带兵,这个就不用考虑了,目标就集中在段祺瑞身上。段祺瑞不是一个勤奋的政治家,生活极有规律,上午办公,然后去公署,下午会客,晚上打麻将。刺杀就选在其去公署的路上。
“……
根据侦察,我们发现,很难接近段祺瑞。所以,我们的计划是,远程狙击。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8月24日早7:33,刘叔同看到段祺瑞后,瞄了一下,很快就开了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