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中国近代史 > 第121章

第121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英国人被同中亚隔离开来,俄罗斯人内战正酣,中国如同探囊取物般,轻取中亚。这事怎么看,怎么让人不甘心。于是,英国加快了与俄罗斯谈判的进程,努力在各国的谈判中,施加影响,俄罗斯临时政府遂被各国承认。

英国地理学家哈.麦金德将欧亚大陆的腹地,称之为“权力的枢纽”。他认为哪个民族如果控制了这个地区,就可以影响整个欧亚大陆的力量对比。

中亚的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被中国轻而易举的取得,付出的代价基本可以忽略。这是一场完美的军事行动,更是政治上的大胜利。远征军获取的成就,比我预计的还要出色。但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中国人冷手执个热煎堆,连美国人都羡慕的两眼通红,更不要说其它国家了。一时间,各国的小动作层出不穷,中国面临着沉重的外交压力。

前文,我曾经提到过,中亚以南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我要在这里说声“抱歉”了。我说的话,遗漏了“曾经”两个字。中亚以南的阿富含和伊朗,“曾经”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曾经是”,也就是说,现在不是了。

阿富汗地处南亚、中亚和西亚的结合部,向东与中国相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十九世纪下半叶,阿富汗成为英国的半殖民地。1919年,阿国王阿曼努拉即位,他对这种地位早有不满,即位不久便宣布阿富汗独立。英国人虽然在欧战中遭到重创,但也不会就此罢休。印度是英国在亚洲的基地,阿富汗就是英国扩张势力的重要通道。从而在1919年5月,引发第三次英阿战争。

然而,阿富汗的地形很特殊。高山、河流和高原山地相间分布,高山纵横,不利于大兵团和机械化部队展开作战,高山之间的重重隘口更是阻挡外部入侵的天然屏障。所以,也有人称阿富汗是“入侵者的坟墓。”说白了,这里是天然的游击战圣地,短时间很难决出胜负,通常会成为一场消耗战。英国人自然架不住人命的消耗,遂于8月承认阿富汗独立。

尽管中俄双方签约是闪电式的,也足足花费了二十三天,中国在签约的同时恢复了供给。但是,供给的价格上涨了不说,断绝武器弹药供给的影响也是极大的。由于中俄都是领土辽阔的大国,物资的运输也需要时间,白军的弹药还是出现了短暂的匮乏,白军的攻势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停顿。

尽管时间短暂,只有区区三天,但红军的指挥员可是图哈切夫斯基。这是致命的停顿,红军指挥员图哈切夫斯基抓住有利时机,调整了部署,以一部断后,红军主力迅速跳出了白军的包围圈,成功撤退。

胜利近在眼前,却一晃而过。

高尔察克打赢了一场战役,却没能赢得战争。

红军受到重创,但主力尚存,重新布置防线后,还有一战之力。白军死伤惨重,损失还在红军之上,士气受挫,也需要时间调整。

伊朗19世纪初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北部是俄罗斯势力范围,南部是英国势力范围,中部设为缓冲区。1918年俄罗斯二月革命以后,列宁为了集中力量,放弃了俄罗斯在伊朗的一切特权和权利。1921年礼萨·汗依靠哥萨克旅,控制了政府。当年,英伊协定废除,英军撤离伊朗;稍后苏军也撤离伊朗。伊朗独立。

所以,在中国远征军攻城掠地的时候,英国人急的要命,却有劲使不上。接任朱尔典的英国公使麻穆勒,哦,现在是大使了。英国大使麻穆勒只能不断发表一些儿意见和看法,表示英国密切关注中亚局势云云。但这无关痛痒,中国外交部对此作出反应,只是出于对英国的礼貌而已。

顺便说一句,中国远征军进军迅速,为了避免与阿富汗、伊朗冲突,快速占领了与两国相邻的地区。双方没有发生冲突。现在,中国已经派出使节,试图与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我希望修建新的欧亚大陆桥,以避免对西伯利亚铁路的依赖。从现实情况看,这很有必要。俄罗斯内战无论哪一方获胜,多半都会以一场中俄战争,来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而且,这场战争不会轻易结束,很可能长期化。中国下手实在太狠了。不过,要我让步,也很困难。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新的欧亚大陆桥将会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发,横贯中亚,然后延伸进伊朗,再转进土耳其,越过亚欧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欧洲铁路相连。恰好伊朗和土耳其都已经独立,这条铁路的建设,想必会容易很多。这东西没有十年八年,绝对没戏,姑且先放下不提。

战争重新进入了相持阶段。

正文第81章

中亚,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区域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中亚的范围界定为:包括蒙古高原,河西走廊,青海,新疆,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哈萨克草原南部,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北部,巴基斯坦西北部。

对于狭义“小中亚”范围的界定,普遍认为是以阿姆河及其锡尔河两河流域为中心,主要为当代的中亚四个半共和国(不包括哈萨克北部地区),但出于习惯,一般称之为中亚五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