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中国近代史 > 第154章

第154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于普通熟练工人,我就要另作考虑了。

大量基础建设投入、大批美国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使中国工业生产不断扩大。对于普通技术工人,中国现在也是缺乏的。然而,我并不希望不从外引进。

早在辛亥之初,安徽就曾经极度缺乏熟练工人。那时候,大部分工业都是董氏的投资。于是,董氏在安徽建立工厂的同时,也建立了大量技术学校,以培养技术工人。

当时董氏回国的技术骨干力量,都是从董氏设在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工厂,抽掉回国的,因此董氏在培养技术工人时,直接继承了欧美培养技术工人的制度。

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是相当不错的。而大量的破产农民不培养成数量技工,从外国引进,就得不偿失了。

第三就是私人民众。通常,私人民众在设备、技术和资金上,都不如前两者。然私人民众胜在数量众多,不是前两者能比的,量变引起质变,反而私人发现的矿藏最多。不过私人发现的矿藏多半是位于地表附近,容易发现的。私人发现的矿藏数不胜数,开泰金矿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这些矿产资源的发现,不但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移民开发边境地区,创造了条件。

在26年国防军控制牧羊城以后,每年前去那里淘金的人不下十万。与移居的灾民、铁路建设和造纸工业建设一起,成为北海移民的主要驱动力量。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潮中,中国经济稳定有序,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华工作。国会一度还开会讨论,如何限制来华工作人员的数量,尤其是日本人的数量。

其实,中国现在还是很缺乏专业人才的。

老实说,欧美国家的工人愿意到中国来的也不是很多。中国工人的收入水平二十年间增长了四倍多,也远不如欧美,中国工人的平均收入还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

这与中国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收入截然不同。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的收入要超过日本,不如欧美,却也相距不远。

于是,在进入三十年代以后,中国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的广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欧美国家的广播和报纸上,来中国工作的各国专家学者也随之增多。由于历史原因,其中来自美国和德国的专家人数最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2年爱因斯坦访问中国,在安庆大学担任物理教授。虽然我尽了一切努力,爱因斯坦对中国的印象也不错,却还是在33年底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在那里,他有着更多的朋友。

中国仅有11所大学,其中在安徽的有安庆大学、庐山医科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三所。其余的大学也多在南方几省,北方仅有北京大学这一所。

这里说的大学是是指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大学,要求有三所学院,一定师资力量标准,学院又必须有……不是起个名字,就可以叫大学的。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加上一切合乎标准,可以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中国目前也仅有七十四所。这些学校每年毕业的学生不过区区十几万人。远远不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降低不少,落后于俄国,这两年的年增长率都保持在14%左右。尤其是30年,中国经济只增长了9%。

中国在引进人才上一直持积极态度,我却也不是什么人都引进的。

中国最需要工程师、医生、教授等专业技术人士,也需要高级技工,教育、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些人有多少,我都不嫌多。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