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在这二百六十多万少数民族和五百多万犹太人的大力协助下,西伯利亚的局势很快就得到了控制。44年夏天,移民大潮浩浩荡荡向西伯利亚进军。从此以后,中国牢牢地把这块土地掌握在手中。
冬天的强制性迁移,是一件很悲惨的事。很多“人道主义者”强烈谴责中国的这一举措。他们宣称,因此死亡的俄罗斯人和犹太人数以百万计。这自是污蔑了。犹太人迁移到西伯利亚,会按家庭成员分配到一所合适的住宅、少量燃料和食品。俄罗斯人被迁移走的足足是犹太人的三倍,犹太人的住宅当然不成问题。
而俄罗斯人的待遇就差很多了。他们抵达欧洲后,会被强制劳动,修建了大片大片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式简易住房。这些住宅也被描写成了吞噬人生命的魔窖,却使绝大多数俄罗斯移民渡过了寒冷的冬季。并不是说,俄罗斯人没有因移民死亡的。
至于犹太人,实力最弱者并没有什么发言权。能够建立自己的国家,还想要求什么,犹太人也不能再奢求更多了。德国与阿拉伯人关系还不错,但把犹太人赶到阿拉伯人的土地上,总要好过令其待在自己的土地上。一个“邪恶”的协议,就此达成。
三方在此协约中,均有其利益所在,很快便落实执行了。德国人不喜欢犹太人,却也不反对有犹太炮灰。
在苏联战场三年漫长的战斗中,德军损失惨重,各种原因(战死、伤残等,不包括受伤痊愈者)累计损失人员接近二百万,甚至超过二百万——我没有得到详细的数字,这是调查局根据情报综合估计的。
德国只有八千万人口,男男女女各一半,即四千万;其中青壮年约四分之一,即一千万。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参军入伍,有些人身体不健康,不适合作军人,这就要去除一部分。可以说,在40年德军进攻苏联时的八百五十万,是德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顶峰的时期。其后,就每况愈下了。按人口的自然成长看,德军每年可以获得的补充,不过是五六万。三年累计也不会超过二十万,而德军则在三年中损失了二百万。
加之,德国控制了全欧洲的广大领土,需要在各国分兵把守。以南斯拉夫为例,铁托的游击队可不是好惹的。如今总算是从苏联这个大泥潭里,拔出一只脚来。然德国还面临着美英两国的进攻,希特勒迫于欧洲形势,就在43年中连续从苏联战场抽调兵力,否则苏联也坚持不到现在。
不顾怎么考虑,德军需要兵员补充,需要炮灰,需要新血,以维持战线,这是不争的事实。犹太人由中国训练扶持,代表了中国的某些企图,德国也不能不加以考虑。犹太人除了中国,再没有依赖,不想德军把犹太部队作炮灰,也需要有中国军官为其争取。
综上所述,一支不伦不类的,由中国军官和犹太军官共同指挥的犹太部队,迅速成立了。
兵员不是问题。不说中国已经接收了二百多万犹太人,在中国大肆向俄罗斯欧洲部分运俄国人的时候,德国人也迅速组织了大批运力,全力向西伯利亚运送犹太人。只是由于距离较远,人员分布分散,德军没有准备,动手时间晚等种种因素,中国人在43年将生活在西伯利亚的一千多万俄国人运到了欧洲,扔进简易房完事。德国人才运了五百多万犹太人到西伯利亚。不过,这也足以完成兵员的招募了。有犹太拉比(犹太教神父)支持苏联对德作战,就有反对派。这些都不难。光是从德军的战俘营中,找到的犹太人就有五六万,多少也受到过一些训练。
中国将所有俄罗斯主要民族居民送往欧洲,却没有动当地生活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世代居住在此的少数民族,还直接给予了中国国籍。这不是什么荣誉,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税收教育等优惠政策,是所有人共享的。类似《宅地法》这样的优待,却必须得拥有中国国籍才可以的。《宅地法》的实施,迅速瓦解了当地人的抵抗意志。要知道,这些人在沙俄/苏联统治时期,都是受到歧视的。
稍为晚些时候,其他族裔当地居民的积极争取,努力配合中国驻军抓捕游击队等抵抗力量,也陆续获得了加入中国国籍的资格。游击战术放在别人那里可以用一用,我可知道它的缺陷。迁移走所有的俄罗斯人,断了它的补给、消息来源和兵力补充,又笼络住其余居民,使之为我所用。意图抵抗者在居民点存不住身,在边远地区又起不到什么作用,自身生存都成问题,还怎么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