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会垒坝阶子就能当瓦匠
梁仲突然见到梁万禄来到,十分惊奇和高兴:“老叔一点……信都没有,什么……风……一下子刮……到法库门来了。”梁仲说话有慢语子病,没准把哪个字拉得长长的才接着说其他字。
梁万禄急忙说:“你老婶子和晨子都来了,在外边呢。我现在是身无分文,坐车没钱开付。先借给我点钱开付车脚钱,然后咱们慢慢细谈。”
梁仲急忙找出钱来,跟掌包的寒暄了几句,给了车脚钱打发大车走了,回身急忙把梁万禄三口让进屋里。
法库这个地方是个很落后很穷不开化的地方。人们除了种地为生外,有不少人靠养牲口或买卖牲口为生。法库街上有好几个牲口市,在街上人们牵牲口赶牲口的随处可见。法库也叫法库门。法库门南边不远有个地名叫西门屯,也买卖牲口,但不象法库门这么多。从奉天那边来的买卖牲口老客就经常到西门屯和法库门这些地方来买牲口,赶到奉天去卖。法库门的老名字叫八户门,西门屯老名叫半拉门。从前半拉门有句顺口溜:“到了半拉门,一半牲口一半人;到了八户门,只见牲口不见人。”也有人形容八户门的牲口多,说“进了八户门,进了牲口群。”八户门后来改名叫法库门,于是又成了“到了法库门,进了牲口群。”可见牲口之多。因为这个顺口溜有骂人的味道,法库门的人很不愿意听,可是法库门的人落后是否认不了的。
梁万禄说:“这我明白,这天气拉脚也实在不容易。可我实在没法困在这儿了,还得请大哥多帮忙。到法库我一定立即找朋友借钱给你,请放心。我携家带口的,跑不了。就请多帮忙吧。我的朋友在法库开粉坊,一到法库他准能借给我钱,请放心吧。”粉坊,就是制作粉条的作坊。
“开粉坊的?哪个开粉坊的?开粉坊的我可认识几个。”掌包的心里还是不太放心,怕到时候借不到钱,用这话进一步试探梁万禄,看他在法库是不是真有人会帮他忙。
梁万禄说:“梁家粉坊,掌柜的叫梁仲。”
掌包的一听说是梁仲开的梁家粉坊,立刻说:“梁仲和你是怎么个朋友呢?”
“都是关里人。在老家我们是一个庄的,都姓梁。”人到低处莫说高,梁万禄没好意思说按辈分梁仲还得叫自己老叔呢。
梁仲弟兄俩从关里来到法库没有几年,弟弟叫梁任。哥俩在法库还是靠种地为生。一到冬天,梁仲就漏粉。慢慢的梁仲就开起了粉坊。日子过的不算富裕,但也饿不着冻不着,还是穷人。不过法库的穷人和关里的穷人还不大一样。关里穷人,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甚至是吃上顿没下顿。稍好点的也是一日只能吃一顿干的,早晚只能喝稀粥。可是关外不一样。象法库这地方,有的人家穷的连个好炕席都没有,身上没件完整的衣服,可是粗米大粮往往有得吃。混口吃的,比关里还是好混。象梁仲弟兄这样穷人,一日三餐一稀两干不发愁,但也没啥太多积蓄。
掌包的认识梁仲。这时他才注意梁万禄说话口音和梁仲一样都是老呔儿口音,心里就放心了一半,又见梁万禄妻子是小脚,还带个孩子,觉得梁万禄可信,于是说:“你咋不早说。我认识梁仲掌柜的,常给他们粉坊拉脚。好了,请上车吧。”梁万禄一家上了车。唐山和附近的滦县、昌黎县、乐亭县和丰润县的人说话带有一种浓厚的地方口音。关东人把说话带有这种地方口音的人起个外号叫做老呔儿,说这些人说话总是呔儿呔儿的。
关里关外很多习惯都不一样,连说话用词也不一样。在关里,“你”这个字是很不尊敬人的,因而都不用,对面说话要不断叫称呼,例如叔叔、大爷等。特别是晚辈称呼长辈,用了你,那可是大不敬。到了关外你字却是一个口语中常用的字,一点也没有不尊敬人的意思。
梁万禄在家乡是大辈,几乎没有人当面用你字相称。开始听到有人用你字称呼他,心里有一点点不习惯。但是心想,这里可能就是这么个习惯,也就不以为然。一路上,说话都用你字互相称呼。
从陶戴屯到法库,一路上雪没停,但也不大,风却小多了。
傍晚到了法库。大车直接赶到梁仲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