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柳沟峪遇到老工友
日伪军队击败了西撤平西的抗联大军之后,到处围剿剩余的抗联队伍。李运昌带领剩下的几千人向丰滦迁交界山区转移。这里群众基础好,留下的抗联干部战士也比较多。苏梅陈群支队也这里活动。这里的日伪势力相对薄弱一些。
李运昌带领部队一路艰苦跋涉,不断同当地的伪军作战,冲破重重围追堵截,同日伪军围剿进行两次惨烈的战斗,终于进入丰滦迁交界处的山区。这时候,李运昌带领的队伍,包括节振国大队在内仅仅剩下一百三十多人的直属队伍和几十人非直属队伍,总共二百来人。火石营、潘家峪、莲花院、杨柳庄这一带抗日组织隐蔽较好,受打击不很严重,敌伪势力在这些地方还不很猖獗。
李运昌带领部队悄悄来到潘家峪和莲花院之间的一个叫做柳沟峪的小村庄附近,在山沟里隐蔽休息。节振国和梁凯两人进庄打听情况。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外边的消息闭塞。他们俩人打听到村公所。村公所一个青年人接待了他们俩。
节振国说:“我们到庄上办点事。这里最近还太平吧?”
姚依林在1939年写的《一年来的冀东游击战争》一文中对冀东人民举行的这场波澜壮阔的大暴动重要意义时指出:“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是抗战以来全国各地所仅有的大规模的人民武装斗争,……冀东人民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下的这种坚决的斗争,与八路军孤军深入敌人深远后方的英勇行为,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将永远是光辉的一页。”
有人做诗二首,纪念在白河牺牲的抗联战士:
西撤白河血肉飞,烈士忠魂几度回。
威武抗联精神在,不屈战旗带血挥。
白河鲜血飘忠魂,白河两岸桃花林。
青年人说:“我们庄太小,又偏僻,平常没有外人来,倒也平安。”
节振国问:“两边都没有人来?”两边是指伪政权和抗日政权两边。青年人挺机灵。一听说两边,就警惕起来。这一带的村公所都是吃两边饭的。村公所是属于伪政权的,表面上给伪政权干事,暗地里为抗日政权干事。青年人不知道他们俩是哪边的,说错了话怕惹麻烦,就装糊涂说:“两边?什么两边?”
节振国笑了,说:“你还真机灵。我说的两边当然是日本子一边和抗联一边了。”节振国也说了句不明显暴露自己身份的话。不过青年人还是从中知道了节振国是抗联一边的了,至少是支持抗联的,因为他说了日本子三个字。如果是亲日的,一定说日本人。于是笑着说:“这么说,二位是抗联一边的了。实不相瞒,我是不得不多加小心。这年月,谁是哪一边的,头上也没有贴贴。一句说不好,就得惹了大祸。”
每年桃花遍开日,便是烈士又回村。
柳沟峪遇到老工友(1)
第三十三回日伪黑云压城抗联重整旗鼓
古来义军多失败,掩埋战友赴沙场。
如今血聚全民志,定驱日寇下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