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不过直鄂双方的部队,现在仍是保持不战不和的状态,双方只是在一线处于对峙状况,直军在武汉维持治安的一个加强营,鄂军也没有对其缴械,只是派兵将其包围。
现在一听说鄂系重新控制了武汉,这川军方面胆气立壮,想把柳镜晓吓回去。
柳镜晓刚刚因为自己的第二支队抵达宜昌,实力大增,当即把川军的使者打了出去。
现如今柳镜晓在万县的兵力有四千多人,大都是定边军时的老兵,守个一两天绝对是不成问题的,现在他在巴东到宜昌还散布数千兵力,随时可以增援下来。
等川军使者一走,柳镜晓就发了两篇大文章,顿时是风起云涌,引起了天下瞩目。
这前一通电文是对川军的通电,柳镜晓说:“镜晓自束发受教以来,未闻残民以逞之团体能长久之理,川中早称天府,岁入几居西南半数,前金时协饷四省,诚西南腹心之地,然近十年来,川中军人系分为四,乌合十万,敲剥穷民以聚敛军饷,内战经年,诚流毒全川也夫!镜晓身为共和军人,不能于此军此辈共戴一天!现提义师八千,枕戈待旦,中央明令一发,当挥军直下渝万,扫平丑类,还我川中父老太平之天。镜晓斯可免告无罪,从此优游于林泉之下………………”
第八师和第二十师都是鄂系的基本部队,能打能拼,装备又好,而且又没有受过太多损耗,再加上一个没有受过损耗的湖北陆军第一混成旅,这战没打就算是胜了一半。
直军方面虽然号称七万之众,可从直隶带出的老部队只有三万多人,在前线和湘军苦战半月,消耗很大,这时候对付新锐的直军部队,还说不准有多少胜算。
其余的三万多人,一部分是许英杰的湖北陆军第二师,两旅四团的编制,号称二万之众,不过实有兵员不过万人,而且部队是新编成的部队,战斗力虽然不弱,倒也强不到哪里去。
另一支部队就是西震易的一个独立旅,这支部队原是湘军的铁路警备队,战前临时编为一个独立旅,在战斗突然反水投了直军,战斗力不强,兵员号称八千人,实际只有三千多人。
剩下只有柳镜晓的湖北陆军第一师兵力最强,号称一万五千人,这支部队在羊楼司苦战湘军,在宜昌更是大破十余万川贼(柳镜晓庆功的电报上说:川贼三十余万攻我……我军大获全胜,俘获无算……川贼全军尽没……大家估计着三十余万是绝不可能的,十万估计总有的),现在入川更是势如破竹,下奉节,克万县,大家对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估计得很高,认为是一支久经沙场的能战之师。
这气焰之高,实在令川军坐立不安,“扫平丑类”、“枕戈待旦”能不让他们心惊肉跳,至于“镜晓斯可免告无罪,从此优游于林泉之下”则是一句空话,如果柳镜晓平定川中,哪有退隐山林的道理,自然是再升一步,尝一尝这四川督军的滋味了。
但凡一个人说不要名位,不要地盘,他的意思就是向人要更大的地盘,更高的地位。
下一通电文则是指向直军的,柳镜晓说:“镜晓难矣!镜晓苦矣!镜晓危矣!镜晓八千子弟,患难相从,械劣饷单。然无时无刻不以忠义自勉,遂能破叛军于林西,拒湘军于丁泗,破川贼于宜昌。正可谓可之下渝万,上慰中央历年期期于南北统一之望,下安黎庶百姓念念于中原王师之苦!孰料云帅明令一发,武穆金牌故事又见于斯时斯日之镜晓!镜晓终日绕室彷徨,忠义甚难两全,唯有伏乞中央将镜晓以下军官四百二十八员一体解职,士兵一千四千二百二十名一体给资遣散,镜晓方可不作误川之蠹,误国之贼…………”
这一通电文更妙,明着是表一表自己“破叛军于林西,拒湘军于丁泗,破川贼于宜昌”的丰功伟绩,更是岳武穆自居,要要为中央收回四川,可实际却是指陈云杰骂道:“你这个老家伙,老子也算是为你卖了不少力气,可如今想要让老子毫无所获地退出万县,为你们直军卖命,这绝对没门……”
陈云杰接到这通电文,当真是气得七窍生烟,可硬是没有任何办法,还得赶紧打电报安慰柳镜晓。
现在是火烧眉毛了,陈云杰对这支部队十分重视,每隔半个小时就来电催促,后来他干脆明白柳镜晓一直呆在万县,发一份正正式式的撤军令,电文上除了许诺给柳镜晓的部队扩编之外,还说:“……柳师长接电即刻沿江撤回,不得有误,否则军法从事……”
可军法从事,这哄谁啊,湖北陆军第一师是柳镜晓自已一手带出来的部队,这师里的大小事务柳镜晓说了算,所以他根本不理这份电文。
八月七日上午,王烈再次来报说,徐又铮已经找到他们,通知他们柳镜晓按兵不动就可以了,武汉方面他们无须费心,督军大人上任之后对柳镜晓自有重赏。
川军方面得知鄂军控制武汉的消息之后,赶紧派使者来威胁柳镜晓赶紧退出万县,否则川军将进行总攻。
川军惧怕柳镜晓的一个原因,他有直军的后援,在前线或许可以把柳镜晓击退,可天下最最能战的直军跟在柳镜晓的屁股之后,源源不断地开入四川,那川军是很危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