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御驾亲临
“儿臣也是。”辽王、宁王、肃王都接着说。
朱元璋很高兴,说:“你们几个马上就要就藩了,你们虽然和允炆年龄相仿,但确是叔辈,一定要守好边疆,为允炆分忧啊。”
推演的时间很长,中间有些问题朱允炆还让徐辉祖和常升补充,推演的过程由谭波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目了然。一直推演到午时吃饭时间,朱元璋让传膳,他是个简朴的人,吃的很简单,大家也就讲究吃了。吃完饭之后,大家继续听朱允炆推演,一直到未时才推演完。
最后朱允炆做了一个总结:“从这次推演的过程来看,有以下结论:”
“一、这次出击可能有些仓促,情报不够完备。”
“二、西路军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出击的时间能够提前也许会更好一些。”
“三、中路军需要加强,尤其在北元的腹地岭北决战,北元面临背水一战的境地,力量大大强于我军。”
“皇爷爷,时间太短了,这个沙盘还不是很准确,我打算做个更大的,更精确的放到乾清宫,这样可以吗?”
“大约要多久?”
“2到3个月。”朱允炆偷眼看了一下齐德,看他伸出2个手指,然后变为3个,会意的说。”
“太长了,先把这个搬到乾清宫,什么时候做好了新的沙盘,再还给你。”
“好吧,听皇爷爷的。”允炆无奈的说。
“四、东路军的出击时间过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朱允炆说完之后,转过头对朱元璋说:“皇上,允炆介绍完了,请皇上指正。”
朱元璋其实知道了大部分结果,但是这次听下来感觉不一样,也有些不舒服,因为这次出击的决策者是他,现在被人分析的这么详细,有点恼怒,不过好在是自己的孙子,就算了。不过他同时也在观察所有人的神色,他发现詹事府的人包括徐辉祖和常升都对朱允炆这个皇太孙非常尊敬,这不仅是身份的原因,还说明朱允炆有让他们佩服的地方,这一点让他很欣慰。孙儿能搞出这个东西,并且找到相应的人手,有理有据的进行分析,最后在现场的长辈和功臣宿将面前侃侃而谈,并没有怯场的表现,这一点朱元璋也很满意,当然他不清楚的是朱允炆在梦中经常讲解战局,对术语和节奏把握的已经炉火纯青。对于宁王和辽王,他是比较满意的,可以看出他们就藩之后,应该会有一番作为的。对于庆王和肃王,略微有一些失望。对于三个国公,他重点观察,结果发现冯胜没什么表示,傅友德开始还可以,到后来也没有耐心,蓝玉自始至终就是一副看小孩子捉迷藏的表情,这让他有点生气。
朱元璋抬了抬手,大家都安静下来,朱元璋清了清嗓子说:“皇太孙已经讲解了一遍岭北决战的兵棋推演,虽然有一些瑕疵,但是朕总体上还是满意的,大家也谈谈看法吧。”
“回禀父皇,”宁王朱权抢着说:“允炆讲的非常好,这次让儿臣开了眼界,儿臣到了大宁之后,一定制作沙盘,并对局势进行兵棋推演,更好的调动军队,守住藩国,击溃蒙古。”
朱元璋捻须笑道:“好了,看看你的兵棋推演吧。”
朱允炆说:“皇爷爷请上坐,我来介绍一下。其实兵棋推演最好在沙盘上,因为对于高山河流更加直观,不过条件所限,我们这次在地图上进行推演。”
“孤这里抛砖引玉介绍一下,请皇爷爷、各位叔王、各位国公指点一下。”
.......
朱允炆一边介绍这次推演的过程和结果,一边观察周围人的神色,宁王和辽王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比较聚精会神;庆王和肃王看起来很平淡,可以看出二人对兵事不感兴趣;宋国公冯胜是个个子矮小、五十多岁的老头,一双眼睛如同狐狸一般,充分显示了主人的机敏多疑;颖国公傅友德年龄五十多岁,身体粗壮,一副精干的样子,举手投足显示出他的悍勇和无畏;凉国公蓝玉也是五十多岁,但是看起来要年轻的多,红脸汉子,身材高大,但是脸上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看向冯傅二人的眼神,似乎有一种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