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节 玻璃、护军和迷案
二人跪地磕头,请求宽限时间,解决问题。
朱允炆不得已:“你们到底有没有思路,准备如何去查?”
吴斌道:“都察院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剩下的得靠锦衣卫了。”
宋忠道:“末将一定全力破案,首先在锦衣卫做排查,然后排查莫喜宝的下落,末将相信,除非这个莫喜宝死了,否则一定可以找到。”
“好的,辛苦你了,你们下去吧。”
爷孙俩不由得有些冷场。
朱允炆想了一下,问道:“皇爷爷,对允炆的刺杀,查出来了吗?”
朱元璋摆了摆手道:“这个事情宋忠和吴斌最清楚,朕命他们向你汇报这个案子就行了。好了,你下去吧。朕累了。”
朱允炆不得已,施礼退出了。出来之后,朱允炆其实有些忐忑,他明确的表明了希望留下冯胜和傅友德,将来为自己保驾护航,但是朱元璋的犹豫代表了他的杀机,只是自己的态度明确,他才决定考虑一下。朱允炆是真心想留下这两个人,因为他从对瞿能、何福的交谈来看,他们都是将才,达不到帅才的水平,但冯胜和傅友德则不同,身经百战,统领过上十万的军队,这样的人才太少了,杀了可惜。但他明白,自己必须表现出能够驾驭两位将军的能力,否则他们仍然难逃一死。
下午,朱允炆正在院子里看书,刘振来禀报说锦衣卫指挥使宋忠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吴斌求见,朱允炆赶紧让他们进来。两个人进来之后赶紧施礼,然后就坐下来汇报案情。
次日,朱元璋传旨:谋反工匠全家处死,赵各庄灭族,王俊赐死;武学所有官员将官降一级录用,和文天最、云翔同队的人,重打三十大板,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同队的人赐死。锦衣卫全力追查落网刺客,务求一网打尽。
从宋忠的汇报来看,并不能确定是张士诚的余孽,原因有两个,虽然文天最的遗言说他是张士诚的人,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证据了,云翔在锦衣卫诏狱中时,被看守所杀,看守然后自杀,说明云翔很有可能有些东西没有交代,而对方的渗透能力非常可怕,这也引得朱元璋震怒,要在锦衣卫中做排查清洗,宋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搞不好会被降职调走。另外“悦来客栈”的掌柜莫喜宝一直没有抓捕归案,而云翔所谓在苏州的“相好”已经不知所踪。只有一条线索说是张士诚余孽,但是其他人死的死、逃的逃,根本无法取得口供,所以从目前来说,锦衣卫不能肯定是张士诚余孽所为,但可以肯定的是,对方人数众多,手段精密,不是一般的势力,需要严密注意。
吴斌的汇报更加触目惊心,在锦衣卫上门抓捕工匠时,有三个工匠家里没有人,五个工匠竟然反抗,被格杀了三个,还有三个工匠听说锦衣卫上门,就自杀了。在对工匠的审问当中,有五个人招供了,据他们说,在修建武学时,有人上门以他们的家人威胁利诱,让他们画出武学的地图,并提供了食堂、仓库的具体数据,并且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知道别人受到威胁。最后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赵各庄也牵扯其中,为刺客组织搭线,才让他们更容易控制工匠,这个赵各庄听说工部尚书王俊被打入诏狱就自杀了,这个赵各庄是王俊的学生,也许是牵连了老师感到愧疚,但是赵各庄一死,很多线索就断了。根据工匠的描述,这个组织的人身着黑衣,带有福建、山东和辽东等地的口音,很难排查。
朱允炆看了一下两人:“就是说针对我的刺杀案,什么都没有查出来,是个无头案?”
二人点头。
朱允炆啪的一下把卷宗扔在地上:“这个案子不查明白,孤以后如何出门?孤还能相信谁?营缮清吏司郎中都是刺客同党,刺客真是太嚣张了,你们一个身为锦衣卫亲军,一个负官员监察,竟然没有发现这些问题,让孤险些丧命。说,你们打算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