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建文天下 > 第一百一十章 朱元璋教孙

第一百一十章 朱元璋教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朕很感激郭子兴,如果没有他,朕恐怕早就饿死了,朕的手下也大半来自于郭子兴的红巾军。他死后,朕为了掌权,逐步除掉了郭子兴的后人,才彻底掌握了军队。在这期间,真是刀光剑影,阴谋不断,期间朕经历了两次背叛,一次是邵荣,一次是你的从叔父朱文正。”

“刚才朕问你,傅有德是否比你王叔可靠?你答不上来,朕再问你,什么叫可靠?”

“可靠就是可以相信,靠得住。”朱允炆答道。

“说的很对,但是没什么用处。可靠的关键在于你知道他是可信的,而他也知道你是相信他的,这样在战场上、朝堂上,你都可以指派他去做事情,而他也知道你信任他,所以才会尽力去做,面临干扰、困难不会退缩、犹豫,所以所谓的可靠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这也是朕为什么信任儿子的原因,朕的儿子即使犯了错,也不会受太重的处罚。但其他人,你告诉他出了错也无所谓,他会相信你吗?所以这样的人就不可信任。”

“邵荣在当时军中举足轻重,他是郭子兴旧部的代表,所以他不信任朕,朕也不信任他。在朕除掉郭子兴后人之后,他自然就会有反心,所以朕当机立断,动用了廖永忠和康铎擒下了他。当时的情况朕记得很清楚,朕的濠州旧部并不赞同此事,只有常遇春站出来说,谋叛者不可饶恕,朕才处死了邵荣。常遇春是渡江前投靠朕的,不属于濠州旧将,但却属于渡江前旧部,对他来说,邵荣不算什么,所以他才会进言,这也是朕为什么信任提拔常遇春的原因。”

“嗯,允炆明白,允炆会记得的。”朱允炆点头道。

老皇帝看了看朱允炆的反应,非常满意,接着道:“下面说一说傅有德和你诸位王叔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朕杀戮功臣,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其实这并不全对。”说到这里,朱元璋笑了笑,对朱允炆道:“你觉得功臣应该特殊吗?”

“这个,”有着后世记忆的朱允炆直觉道:“不应该,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允炆,你说的很对,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开国功臣中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是漠视人命之辈。乱世人命不如狗,这些功臣大多满手血腥,包括朕也一样,乱世中不杀人无法救人,所以朕也无法苛求什么。但是开国之后,进入和平时期,仍然会有人胡乱杀人,你觉得朕应该如何处理?一命抵一命?还是两命抵一命?还是三命抵一命呢?”

“朱文正是朕的侄子,算是亲信中的亲信了,朕委任他为大都督府大都督,可以说是最高军职了,甚至在徐达之上。他在洪都保卫战中孤城防御陈友谅六十万大军85天,撑到了朕领兵来援,最终大破陈友谅,奠定了朕统一天下的基础。这可以说是朕征战一生最凶险的一次了,朱文正劳苦功高,但是其军职已无可升余地,只能赐予钱帛,可是大战之后,军中赏赐所需颇众。朕以为作为至亲,会理解朕,将其封赏定在最后,谁知竟然引起了他的不满,纵容部下抢夺其下妻女,加之言官上书其和张士诚有勾结。他作为首席重将,朕不得不谨慎处理,否则容易酿成大祸,但很可惜,他被圈禁了没多久就过世了。此事朕也很后悔,所以封其子朱守谦为靖江王。”

“......”朱允炆被问住了,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

“朱亮祖诬告番禺县令道同,朕很信任他,所以处死了道同,你说他该不该死?胡惟庸因为儿子之死,杀死了驾车的车夫,你觉得他该不该死?”

“这个,”朱允炆觉得这是狡辩,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前后接近十万人,都是高官和其家眷,不过他也明白,蓝玉案实际上是为了自己,胡维庸案扩大化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自己的父亲朱标,可以说自己和父亲的书生气,间接害死了这些人。

老皇帝深沉的嗓音在大殿里继续:“允炆,两次大案,朕知道后世会视朕为暴君,但谁能真正的理解朕?恐怕只有朕的子孙会理解,当然也可能不会理解,但朕不在乎。”

“朕起自布衣,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出身都要比朕强,汉高祖也算起自布衣,但也算一个小官,朕当时连饭都吃不饱。到了郭子兴军中,朕除了拼命别无所长,后来郭子兴将你皇奶奶嫁给我,朕当时其实有点像入赘,但乱世之中求生存没有别的办法。”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