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应昌军议
李景隆却道:“本公认为我军应该继续北上,消灭孛林帖木儿和哈拉兀,彻底肃清他们对开平的威胁。否则我军一旦撤退,敌人卷土重来,重新骚扰开平、大宁,到时候皇上震怒,我们谁来承担后果?”
“自我大明开国以来,每次出塞都有斩获,没有无功而返的时候。如今我军尚在应昌,就逡巡不敢进,如何对得起皇上隆恩。洪武二十一年,在捕鱼儿海,如果不是定远侯极力坚持,大军一旦回转,怎么会有捕鱼儿海大捷?洪武二十三年,如果不是燕王坚持冒雪进军,如何能够降服元丞相咬住、元太尉乃里不花?”
李景隆的一席话让诸人无言以对,因为李景隆说的句句在理,敌军确实应该剿灭,不进取就没有收获,可是,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呢?
看到大家不说话,宁王喜道:“既然大家没有意见,孤决定了,继续帅军北进,追剿元军残余,不消灭孛林帖木儿、哈拉兀,绝不班师。”
“另外,”宁王指了指地图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孤已经令兀良哈卫的脱儿火察调集三万蒙古骑兵,向捕鱼儿海集结,等候本王的命令,到时候我军共计八万骑兵,足以碾碎一切蒙古人的反抗。”
郭英已年过六旬,但仍然声音洪亮,雄风不减,昂声道:“这正是本将疑惑的地方,时值隆冬,蒙古人这时候应该在营帐里烤火,怎么会突然骚扰开平、大宁,恐怕有诈。”
“有诈?本公不这么认为,”说到这里,李景隆一拱手道:“宁王殿下带领大宁、广宁军往开平挺进时,顺道击败了孛林帖木儿等人,其残兵逃至开平,与哈拉兀会和,我开平军和宁王内外夹击,蒙古军大败,斩首两千余级,孛林帖木儿和哈拉兀北上逃窜,我军一路追赶,到达应昌。蒙古人缺少给养,正是我军一举荡平此辈的大好时机。”
“嗯,曹国公所言甚是,对了,卜万,你做为前锋,最有发言权,说说你的意见吧。”宁王满面笑容,转向自己最倚重的大将,大宁都指挥使卜万。
卜万今年四十多岁,身材高大,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他拱手道:“殿下,末将帅五千骑兵,从开平一路追赶哈拉兀到应昌,敌人有些奇怪,从开平逃跑时有些慌乱,到了应昌却突然坚决起来,集中全部骑兵反冲锋,前锋一千人悍不畏死,给我军造成了很大伤亡,等末将击败他们,到达应昌后,发现敌人已经撤走了。这说明......”卜万迟疑了一下,道:“殿下,末将觉得应昌附近可能有比较尊贵的蒙古贵族。”
“那你的建议呢?”宁王探身道。
众人大惊,原来宁王早就决议远征。老将郭英道:“殿下,这违反了皇上诏命,请殿下三思。”
“怎么会?”宁王毫不在意的道:“皇上令我总揽军务,扫荡开平之敌,如今开平之敌尚未灭除,本王怎能回师?而调集兀良哈三部也在本王的权限范围之内。”
卜万迟疑了一下,道:“末将觉得敌情不明,不易冒进,末将愿帅精兵为前锋,大军应该保持戒备,防止敌人有诡计。”
宁王没想到得力部下也这么持重,皱了皱眉,道:“其他人呢?都是什么意见?”
陈亨已经年过六旬,早已不复昔日风采,他本为元朝扬州万户,后归降明朝,虽作战勇敢,但为人谨小慎微,此时,他想了想道:“殿下,现在已经是洪武二十九年正月了,天气寒冷,将士在寒冬中作战,恐怕不是很合适,而且我们已经完成了皇上的诏令,末将以为还是班师为好。”
“你们呢?刘将军,吴将军呢?”
刘真、吴杰都是谨小慎微之辈,同声道:“愿遵殿下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