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本远技疏
啊?王度如梦初醒,跟了上去。
门口停着一辆四轮马车,是朱允炆赐给王度的。可是众人却各自上马,没有理睬王度。王度看了看众人的背影,摇了摇头,上了马车,一声令下,也向詹事府赶去。
众人到了詹事府,发现门口已经有不少官员,挤在门口吵吵嚷嚷。众人赶紧下马,从人群中挤开一条道路。门口的卫士认得他们,施礼后就让他们进去了。
走在院子里,方孝孺突然站住了,道:“子贡有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我不能让殿下一错再错,只要殿下改过,仍然是大明朝最英明的储君,此事我必当面谏之。”
黄子澄大惊,拉住方孝孺:“你疯了?”
“希直兄,此事我赞同尚礼兄的看法。”话音刚落,门帘挑起,卓敬和黄子澄走了进来,说话的正是卓敬。
卓敬、黄子澄都是急匆匆赶过来的,所以有些风尘仆仆,鬓角、额头都渗出了微微的细汗。
卓敬没有客套,继续道:“希直兄、尚礼兄,此事确实是殿下做的不妥,殿下一手策划的绥远筑城还没有完成,东线宁王的牵制军却深入漠北,陷入重围,颖国公千里救援,目前尚不知结果。虽然在明眼人看来,是宁王的肆意妄为,不服从命令所致,但是宁王做为殿下的叔叔,殿下势必不能将其不服从命令之事昭告天下,加之燕王前段时间闹出来的祖先附体,代王的刺杀事件,朝臣一直议论纷纷,质疑殿下能力者有之,质疑殿下不孝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所以此刻是殿下最应该慎重的时候,可是殿下却在此时宴请工匠。”
说到这里,卓敬叹了口气,继续道:“这也是我们东宫属官没有尽到劝谏责任所致。”
“可是,”方孝孺迟疑了一下,道:“殿下对工学院之事非常上心,希直多次劝谏却没有效果,此次茹尚书敢于出头劝谏,希直认为是好事情。”
方孝孺抓住黄子澄的手,肃穆道:“子澄,即使失去殿下信任,希直也不悔今日所为。”说着,将衣服挣脱,往皇太孙议事的主殿走去。
主殿中跪了一地的人,当先的人正是兵部尚书茹常、礼部尚书任亨泰和刑部尚书夏恕,后面是六部属官,旁边站着其他的三部尚书和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主位上坐着有些手足无措的朱允炆。
卓敬仔细的盯着方孝孺,发现其眼神清澈,真情发自肺腑,毫无虚饰亏心之举,不由得心中暗叹,道:“各位,此事一定不能闹大,要尽快平息此事,惟恭认为我们要尽快赶往詹事府,阻止此事扩大,实在不行,让殿下退让一步,平息了此事,再做打算。”
众人看了看,也觉得干讨论没有用处,就联诀出门,赶往詹事府。
在院子里遇上了匆匆赶来的王度,看到他过来了,众人却都没给他好脸色。王度有些莫名其妙:“希直兄,发生了什么事情?”
方孝孺冷冷道:“下午你也在现场,为何不劝阻殿下,反帮助殿下行此荒唐之事?”
下午?王度有些摸不着头脑,就在这时,卓敬低声道:“茹常组织人去詹事府劝谏殿下了,快走,我们去詹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