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军机处
“八月二十七日,王弼在大宁向四方发布檄文,以周王的名义,要求给蓝玉平反。檄文以六百里加急到京师,宋国公冯胜闻讯自杀。”
“九月十日,王弼帅军佯攻北平,实际突袭开平,开平守将徐忠猝不及防,弃城而走,撤入喜峰口,王弼没有试图攻击喜峰口,而是徐徐撤回。”
“大体上就是这样子。”
齐泰说完后,众人并不惊讶,因为所有的消息之前都公布过了,只不过没有这么系统,这么详细而已。
朱允炆笑了笑,道:“诸位都是大明的栋梁,一起来议一下吧。耿老将军,你先来吧。”
王弼造反让朱允炆及其幕僚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朱允炆曾经设想过王弼会造反,但其幕僚却没有这么想过。可以肯定的说,王弼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场叛乱的平复只是时间问题。也许王弼对这一点也很清楚,就拉上了周王,只是不清楚周王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
朱允炆第一时间下令,抓捕开封周王府僚属,调查事实真相,软禁周王的子女和王妃,剥夺周王护卫,由河南都指挥使瞿能负责执行。
至于王弼,也是同样待遇,剥夺其定远侯爵位,抓捕其在京家属,等候处置。
并诏令河南、山东进入紧急状态,随时北上增援,严令长城沿线的大同、北平、广宁小心防守、坚壁清野,不让周王叛军获得任何一粒粮食。大宁地处塞外,粮食肯定不足,朱允炆想以这种方式遏制叛军的发展。
最后派都察院左都御史练子宁北上,调查此事王弼兵乱的真相,并招抚叛军,被蒙蔽的明军,只要放下武器,就可以不被追究其责任。
耿炳文资格最老,已经六十四岁了,他站起来,拱手道:“皇上,臣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第一、王弼的兵力、粮草各有多少?如果我军坚壁清野,他们能坚持多久?”
“第二、开平的徐忠的损失情况如何?”
“第三、长城沿线的防守如何?”
这些圣旨发下去之后,朱允炆才有心思处理京师的事情,在武英殿设立军机处,调魏国公徐辉祖、开国公常升、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李景隆、兵部尚书齐泰、户部侍郎卓敬入军机处,作为此次平叛的指挥中心。
九月十五日,朱允炆召集了第一次军事会议,列席的是军机处的人员以及王度、黄子澄、何福、顾成等人。
朱允炆看着济济一堂的众人,痛感手中人才的匮乏,能打仗的都老了,第二代的又太年轻,没什么作战经验,李景隆是个草包,徐辉祖经验不足,常升的能力还看不出来;其他的人都是书生,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但实用性怎么样,就只有天知道了。
首先,朱允炆令齐泰介绍一下情况,齐泰领命,在桌子上摆上一幅地图,用指挥棒指点着解说。
“据辽东都指挥使耿璇和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报告,钦差傅让和王德是八月十七日从广宁出发,但之后就没有了消息。因为耿璇等人根据皇上的密令,加紧戒备,所以在八月二十六日,广宁军发现了大宁军的异动,郭英、耿璇等人紧密防守,并向北平发出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