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战略(二)
“那王大人的意思是?”
“知道与蒙古人的具体协议内容的应该至少有四个人,燕庶人、朱高炽、朱高煦和朱能。因为和蒙古人谈判是由朱高煦和朱能主持的,但我们很难拿到具体的协议内容。”
“朱高炽、朱高煦不太可能,难道朱能那边不能想想办法吗?”朱允炆发问道。
“回皇上,可能性不大,这次在河间驱赶百姓攻城的就是这个朱能干的,他能做出这种事情来,那必然是燕庶人的死忠,即使他有难言之隐,这样的人将来也必然要处死的,所以他不太可能投向朝廷。”
“嗯,子中言之有理!”
“臣在说一下这次叛军南下,我军的策略不变,仍然是坚守城池,攻其所必救,但盛庸将军目前应该在担心遵化的蒙古骑兵,所以一直没有其攻击通州的消息传来。”
“那么,燕庶人有财帛子女吗?”
“......”解缙语塞,颓然坐下,叹了口气。
朱允炆看了看大家,微微笑道:“大绅,不必丧气,这些目前还只是猜测而已,而且朕是不会让蒙古人得逞的。”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解缙跪地俯首道。
“好了,大绅,你先起来,子中,你继续说。”
“叛军求战不得,就继续劫掠百姓,但是这次的劫掠与上次有很大的不同。”
“有何不同?”解缙问道。
“上次劫掠是让左将军出战,所以除了劫掠粮食外,还将百姓赶离家园;这次劫掠是为了让右将军回援,但有一点不一样,叛军将百姓驱赶向东,这说明叛军需要这些百姓做些什么。”
“应该是裹挟百姓攻城吧。”
“这个应该不是,”王度摇了摇头,犹豫了一下:“裹挟百姓攻城,虽然残忍,但只要守将坚定,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是,皇上。”
“目前,遵化还没有更新的消息过来,而喜峰口关戒备森严,也还没有我们的人。但是本官可以肯定一点,喜峰口关内必然有蒙古人。”
“为何?”这次连朱允炆都吃惊了:“子中何以得知?”
“这也是臣偶然想到的,在推演战局时,肖参谋说了一句:‘蒙古人够傻的,一旦被燕庶人卖了,恐怕就要全部死在关内了。’这句话提醒了臣,蒙古人不可能不留后路,他们必然会要求在喜峰口关内驻守,防止燕庶人过河拆桥。”
“哦,这倒很有可能!”“一定是这样的!”众人想了想,纷纷点头同意王度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