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对策
李舒苦笑一声:“大王,他不会直接攻打我们的,而是讨要祖先的土地,洪武帝时也曾经要建立铁岭卫,只不过没有成功而已,现在他旧事重提,如果我们拒绝,那么他即使来打我们,也不能算违背祖制吧。”
“靠,这个朱允炆,太他娘的不是东西了,命那么好,还不知足,占有那么富强的国家,却还来觊觎我们这一点点土地。”
李舒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沉声道:“大王,还请慎言,无论将来如何发展,我们还是要对大明称臣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大明虽然强大,但是其国土辽阔,能够用于朝鲜的军队恐怕不会太多,而我国自先王以来,兵精粮足,带甲之士不下十万,而且我朝鲜地形狭窄,山脉众多,河流纵横,当年蒙元何等强大,屡次攻朝,屡次无功而返,所以说,真要打起来,大明未必能占到我们的便宜。”
“另外,我们应该学昔日的西夏,以战促和,只要朝廷答应放弃汉四郡,以鸭绿江为界,那我们就立刻上表臣服,将责任推到使者或者辽东军身上,给朝廷一个面子,说不定此事就过去了。”
“皇上非常年轻,才二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不喑世事艰难,平定了燕王之乱后,恐怕激起了其开疆拓土之心。臣揣摩此次使者的来意,无外乎三件事:一是上王退位之事,这件事我们去年向朝廷禀报过,但是朝廷没有任何表示,似乎一点也不在意,但是也没有赐下国王封号,导致大王现在也只能自称:“朝鲜权知国事”;二是大王和燕王的秘密联络的事情,臣怕燕王府中会有对大王不利的证据;三则是重建铁岭卫,恢复汉四郡之事。”
“嗯,继续说。”
“第一件事倒好说,实在不行让上王出来作证即可,上王不会看不清眼前的形势的,一定会力证大王的清白。”
“第二件事比较麻烦,如果罪名坐实,明军必然会攻伐朝鲜,朝鲜很可能会有灭顶之灾,恐怕大王也要下台。”
“第三件事虽然不会影响王位,但为祸更深,一旦朝廷食髓知味,再次讨要更多的土地,我们该怎么办?”
“刚才说了,皇上血气方刚,不识世事艰难,只有迎头痛击,才有可能获得其尊重,否则以皇上的脾气,将来必然会提出更多的要求。”
李芳远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道:“不行,不行,朝廷从辽东进攻当然困难,但如果他们动用水师呢?不要忘了,当年李唐灭百济时,可是跨海而来的,没花什么力气就灭掉了百济,不可不防啊。”
“这个,”李舒想了一会儿,道:“不是这样的,当年有新罗作为内应,为唐军供应粮草和向导,所以百济才会被轻易攻破,如今则不同,我朝鲜已经大一统,不存在第二个政权掣肘,所以即使朝廷跨海而来,我军也可以迎头痛击之。跨海作战,自古都为难事,强大如蒙元,攻打倭国还不是失败了吗?另外,臣听说朝廷多年禁海,水师恐已大不如前了吧。”
“去年不是已经开海了吗?”
“时间这么短,恐怕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嗯,和本王想的差不多,那本王应该如何应对呢?”
“要么委曲求全,要么奋起反抗?”
“委曲求全,本王能理解,至于反抗,”李芳远苦笑:“难道要本王与大明开战不成?”
“臣以为,也未尝不可。”
殿内沉默了许久,李芳远才道:“我们可是大明洪武皇帝所定的不征之国啊,他建文敢不顾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