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变革
那一天,霞光四射,分外绚烂,海鸥飞翔,万众欢呼。
最后朱允炆下令将农学院、工学院研究使用的度量衡推向全国,比如每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每个小时四刻钟,每刻钟十五分钟,每分钟六十秒,同时将工学院精心打造的自鸣钟送往全国各地,统一时间;比如重新明确长度单位,三尺为一米,三米为一丈,每米十分米,每分米十厘米,每厘米十毫米,每毫米十丝米,另外五百米为一里,同时将工部打造的模具发往全国;至于其他的体积、重量都仿造后世做了设置,又对温度、湿度、风力、降雨量等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方便全国统一使用。
为了填补官员空缺,朱允炆大量的抽调翰林院的进士和国子监的学生,造成翰林院、国子监的空缺,所以朱允炆下了特旨,本年进士录取名额提升到五百,一时间京里欢声雷动,齐呼吾皇万岁。
另外,与武学改制类似,朱允炆下达圣旨,将国子监改名为太学,并将其分拆,成立帝国大学,招收举人和秀才中的优秀者,同样也接受供勋贵子弟之类的特招生。
帝国大学下辖四个学院,分别是人文学院、理工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原国子监里的老师和学生大多都归属在帝国大学。
而太学中留下的都是鸿学大儒,计有三十多人,他们留下了一些学生作为自己的亲传,这样既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又提高了他们的教学热情,另外太学中的老师们,还需要定期到大本堂为皇族子弟授课。这样,太学就成为了大明的最高学府,但却很清闲。
针对皇族子弟和勋贵子弟的教育,朱允炆接受了宗人府宗正蜀王朱椿的建议,成立了建文小学和建文中学,只招收皇族子弟和勋贵子弟,规定分封到外地的亲王都要将子嗣送到京中的建文小学或者建文中学读书,其中小学是七到十五岁,中学是十五到十八岁,中学毕业后,可以进入帝国大学、陆军大学或海军大学进一步深造,如果贪玩耍滑,中学都不能毕业者,爵位收回。
圣旨一下,朝野哗然,纷纷要求皇帝取消爵位收回的要求,最后朱允炆不得已,将其改为连续两代都不能中学毕业者,爵位收回,此议论才勉强平息。
最后,朱允炆密令内务府总管郭任,铸造银币.....
......
京师里沸沸扬扬,鸡飞狗跳,但这一切和齐王朱榑都没有关系,他已经奉皇命抵达汉江口,正准备登船上岸,巡抚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