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命运与偶然(二)
朱椿、朱尚炳欠身坐在凳子上,有些忐忑不安的望着皇帝。
“秦王,在宗人府待着可好?”
“谢陛下关心,臣弟一切都好,这些天在宗人府中每日读书、静思、自省,臣弟才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对自己的过错痛心疾首,待回到封地后,一定安分守己,严格管束属官,再不会搞出类似的事情了!”
说话间,朱尚炳竟然有些哽咽。
良苦用心?是说朕吗?
京师,乾清宫。
皇帝朱允炆正在奋笔疾书,批阅奏折,书案左边的奏折在不断的减少,但依然有一尺多高,保守估计还有上百本等待批阅。
虽然,经过文渊阁、军机处和秘书处的协助,批阅奏折的工作量已经大为减轻,甚至只需要朱允炆签上名字、打个勾甚至“描红”即可,但是朱允炆依然坚持统揽全局,因为这代表着权力,代表着控制,他不愿意放弃,也不敢放弃。
“陛下,蜀王殿下求见!”
趁着朱允炆批阅完一份奏折的空档,刘振走到其身边,耳语道。
朱允炆有些愕然,但他很快反应过来,笑道:“如此甚好,秦王,你是二叔老秦王的长子,开国功臣河间王邓愈的外孙,只要你真心悔过,朕总会网开一面的!”
“那么,你觉得朕应该如何处置为好?”
“此次事件都是罪臣失察之过,臣弟愿意接受宗室家法的一切处置,至于涉案属官和下人,但凭陛下处置,臣弟不敢置喙!”
朱允炆皱了皱眉,望了一眼未批阅的奏折,搁下笔,轻轻伸了伸懒腰,点头道:“让他们进来吧!”
“是!”
时间不长,殿门打开,蜀王朱椿和秦王朱尚炳急步走进来,在殿中跪倒:“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偏西的日光穿过窗户,照在跪地两王的袍服上,似乎让整个大殿都亮堂了不少,朱允炆沉默了一会儿,道:“刘振,为二位王爷赐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