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看问题的角度(一)
朱允炆有些失望。
盛庸自从倭国归来后,就在军机处任职,主持军机处的日常事务,同时他还兼任太子宾客,负责教导太子武事,但朱允炆没想到竟然是这个样子,他竟然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这让他对盛庸有些恼火,但他只是心中恼怒,面上没有表现出来。
“那你认为攻占漠北和攻占伊犁,哪个更容易些?”
“当然是伊犁啊!”
朱文奎脱口而出。
“这个?”
朱文奎沉思了一会儿,道:“儿臣以为,但从结果看,应该奖赏,因为伊犁水草丰美,适合放牧,也适合农耕,通过迁民屯垦,那么数代之后,伊犁百姓必将是我大明子民,伊犁河谷必然属于大明的铁桶江山。”
“但金山则不同,草原一望无际,物资匮乏,冬季寒冷,夏季少水,不适合我汉民生存,所以失之也无妨。”
“当然,从大局上看,徐辉祖确实违背了父皇的战略,导致大明的漠北战略塌陷了一角,从.....这个角度看,徐辉祖犯下了大错。”
听到这些,朱允炆心中微微摇头,但又一想,儿子只有十三岁,他能想到这些,也算是不错了。
“是啊,伊犁更容易,那你现在明白徐辉祖到底是对还是错吗?”
“哦,儿臣明白了,占领轮台后,伊犁就是树上的果子,抬手就可以摘下;而漠北则不同,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大明将士的铁血和忠勇。”
“不错,奎儿,你说的很对!”
“那父皇为什么不对徐辉祖明正典刑?”
“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差不多吧,方先生、杨詹事也补充了一些。”
“那盛庸呢?”
“历国公不怎么来詹事府,所以儿臣没有问他。”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