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儿臣请命
话音刚落,齐泰抢先出列,高声叫道:“陛下万万不可离京!”
“是啊,臣反对!”
而且,安南也燃起了战火,如果迁都,南面的战事,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朱允炆不由得摇了摇头,迁都不是小事情,先放放吧!
......
此刻殿中的争论已经停下来了,大家将目光都转向了皇帝,等待他的决断。
朱允炆注意了这一点,但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快速分析利弊。
迁都,是大明朝永远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因为建都南京的王朝,大多国祚不永。
最开始,朱允炆的首选目标是北京,他受到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但在这个时代,几乎无人赞同。
原因很简单。
北京,古称幽州,在金国改名为中都,但也只做过六十余年的首都。
文官的建议稳妥,但过于理想化,周期过长,一旦出现意外,就可能满盘皆输;武将的主张激进,但确实可以解决问题,当然,也存在大败亏输的可能。
“朕以为,毅国公的方略没有太大的问题,暂时就不要争论这个问题了。”
朱允炆一锤定音,武将面露喜色,杨荣有些不服,被齐泰拉了一把后,也放弃了。
“朕想让你们议的后续的问题,一、漠北的兵力是否足够?能否在最坏的情况下维持住战线?二、粮草补给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三、是否需要朕前往北京督军?”
“陛下,万万不可!”
元朝建立后,北京又成为首都,也称大都,九十多年以后,元顺帝仓皇逃离,这里被明太祖朱元璋改名为北平。
所以满打满算,北京只做了一百五六十多年的首都,而且都是蛮夷之辈,所以在朝臣眼中,那里只不过是膻腥之所,沐猴而冠之地。
另外,定都北京的王朝,国祚也称不上“永”,比南京似乎强不到哪里去。
比如,洪武帝朱元璋就有迁都的想法,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北京。
他比较喜欢西安,只可惜太子朱标的死,让其心力交瘁,再加上为了给朱允炆扫清道路,耗尽了他的精力,最后并没有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