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结果虽然技术管制、专营专卖、扩大生产、降低价格等等建议还是被采用了,其实如技术管制、专营专卖,这些根本不需要建议,因为本来就在做,所以实际上是,石越的主张根本没有被采用。
但是新技术倒是很快地推行下去了─因为西北的战争迫切需要更多的兵器。
无可奈何的石越,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惟一好处是,皇帝为了奖励他或者说安慰他,他又升官了。
石越现在有一串长长的官名:「赐紫金鱼袋、礼部郎中、直秘阁、朝请大夫、检正中书三房公事、骑都尉」。
他的本官与散阶〈注十八〉,都是皇帝特旨,为当朝少有的殊荣。但实际上,除了俸禄高一点之外,完全没有实际作用。
早有内侍接过,恭恭敬敬地递给皇上。
赵顼打开看时,却是好大一篇文章,除了把新技术推行全国之外,还有技术管制、钢铁专营专卖,扩大生产,降低价格,让农民用得起钢铁,提高生产效率等等措施。
最显眼的是,石越要求三司盐铁司铁案独立出来,成立钢铁监,专门管理全国与钢铁有关的问题;并提出了把各冶铁坊变成钢铁厂,提出了一系列独立经营与财务核算的主张,并且希望要求把钢铁变成「采矿|冶炼|生产|专卖」四级体系,四者彼此既合作又独立,又主张除了冶炼一环之外,别的三环皆可以引进民间资本……
赵顼虽然觉得石越说的有理,但是这些东西都是闻所未闻,未免有几分疑虑,特别是让民间进入钢铁业,他疑虑更多。
要知道,当时开矿的主要是囚犯,人聚集多了本来就容易出问题,何况还是在那里挖铁矿,官府自己管着都要严密防范,让民间参与进来,这件事赵顼一时间很难同意。
宋代本官经常不任职,因此礼部郎中对于石越来说,不过挂个名罢了。
也就在石越在中书省试图说服王安石与诸位宰相,接受他的钢铁业公司化的主张之时,远在西北的王韶,开始了他一连串的胜利。
不过,说在生产与专卖上有限度地引进,按石越说的官民合营,倒未必不可以接受。
赵顼看完后,便把札子递给王安石,一边说道:「石卿所虑,颇有可采之处。中书商议得失,再报与朕知道。」
皇帝不知道,这一「商议」,就是旷日持久,王安石虽然对这种种想法表示欣赏,但是他没有看出来这样做有何必要。
虽然王安石是勇于有为的人,但是如果现有的东西能运行良好,他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去改变。
一贯支持石越的冯京也没看出来,这种实质上是在钢铁业进行公司化的行为,有什么优点可言,而石越又根本无法说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