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幸好此时有个差人拿来一张告示,贴上照壁,然后提着铜锣用力一敲,「铛」的一声,大声吆喝道:「石大人有令,凡懂治水利、知农桑者,可以揭榜拜见,若是建议采纳,赏钱三百贯。」
曹友闻见众人注意力又被吸引过去,顿时松了一口气,哪里敢再作停留,连忙溜之大吉。
刚刚走出两条街,忽听有人在背后喊道:「允叔。」
曹友闻回头望时,不禁大吃一惊:「子柔兄?」
「你如何来了杭州?纯父他们还好?」
「从两淮沿运河运粮,从福建走海路运粮,都不算太麻烦吧?何况如果价格升得太高,石学士不会坐视不管的。」
「就是呀,到时候借几个人头来示威,也未必没有可能。」旁边有人半开玩笑地说道。
胖子点点头,抱拳对曹友闻说道:「在下姓甫,大号甫富贵。公子仪表不凡,想来不是一般人物?」
曹友闻抱拳回礼,笑道:「我和甫兄一样,也是做点小生意。小姓曹,曹友闻,表字允叔。」
「原来是曹公子,在下来杭州之前,听就杭州有三大船行最有名,曹、唐、文,特别曹家有位公子,就是石学士做过山长的白水潭学院的学生,不知公子可否相识?」其实曹家本来是排名最后,根本不可能和唐家相提并论。
「此事说来话长,先找家酒楼坐下慢慢说,纯父几次想去找你,不过以为你已去高丽,加之事务太忙,总不得机会。不料竟是在此巧遇。」陈良一边说,一边和曹友闻走进路边一家酒楼。
两人刚一落座,曹友闻又忍不住相问。
陈良也不隐瞒,便把分别后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说了一遍,末了笑道:「如今子云、仲麟已经释褐(注一),前途不可限量,我和纯父便在石大人幕府参赞,允叔若是有意,我相信石大人一定会折节下交的。」
唐家单是机户织棉一项,便可以抵曹家全部的收益,船厂、贸易行遍布杭州、明州、泉州、广州等口岸,真正是富可敌国,岂是曹家可比。不过是这胖子却是故意抬高曹家罢了。
曹友闻自知是他有意结纳,也笑道:「不敢,正是区区。」
「原来真是曹公子,失敬、失敬。」
旁边有人听他们对白,若说曹家,倒也平常,但是「白水潭学院的学生」,却也不能不让人高看一眼。
众人立时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向曹友闻打听石越的相貌行止,曹友闻措手不及,几乎被吓得拔脚欲跑。